建国以来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嬗变与重构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enbaosho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机制的完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建国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激励机制经历了长期嬗变。在建国初的全面推行核算制时期、从“大跃进”到“文革”期间的“鞍钢宪法”指导时期、全面治理整顿时期以及“放权让利”与“两权分离”改革等各个历史阶段中,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呈现出不同的运作特点和经济效益。目前,在产权改革的背景下,这一机制正在朝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进行重构。根据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演变轨迹可以概括为初始路径选择、路径依赖和路径替代等阶段。其变迁历程表明,政府始终是这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导者,国家的成本收益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决定性因素。此外,意识形态也对我国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已基本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要求。但在部分行业的国有企业中,现行机制依然带有授权激励行政化、报酬激励平均化、精神激励边缘化等局限性。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应当从重构经营者角色入手,明晰激励对象范围,创新股权激励形式,强化保障激励机制,增强精神激励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调动经营者积极性,为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和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要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继续加大国家
山西票号和英格兰银行作为各自国家金融革命的代表机构,其发展轨迹和路径选择深受本国制度环境影响。对此本文拟分六部分就中英两国政府层面的正式制度供给对两家金融机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