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是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国家层面上,可以通过增加各类教育资源的可得性,从而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可以给中西部地区更好开展基础教育,缩小客观因素造成的信息鸿沟,提高了受教育者平等享用教育的机会。从区域层面上,可以加快教育信息化统筹建设,是切实推进各地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学校层面来讲,确认教育信息化现状可以给学校更好的应用教育信息化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好的建议。本研究选择呼和浩特市S区为样本,对照内蒙古自治区相关标准,结合先进地区学校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通过对S区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调查,发现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S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效果不成比例,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对2015-2016年年度呼和浩特市S区教育信息化情况开展调研,通过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技术支撑人员以及教师进行调查,对比分析调研数据,一方面评估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后的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现状,为及时调整教育信息化实施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跟踪该区县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实际情况的差异水平,尝试找出影响旗县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些因素,对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信息化提供量化分析支撑。研究发现发展与规划、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数字教育资源、信息技术教师发展以及教师应用这几个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得分中所占比重较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很大影响。同时,对于这些维度还存在着各类影响因素,在论文中会详细阐述这些影响因素。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主要叙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现状综述以及理论基础部分。第二部分为研究方法与过程。对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方案的设计进行了说明。第三部分为研究实施过程。对评估指标的设计编写以及调查表的研制过程进行了说明。第四部分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利用SPSS以及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熵值法、积差相关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详细过程的说明。第五部分研究总结及建议。这一部分总结了数据分析的结论,针对分析得出的结论以及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第六部分不足与展望。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