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和结构表征及生物质衍生物氢解性能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剧增,而化石燃料存储日益枯竭,且其利用和转化过程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开发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绿色转化过程,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及燃料等,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1,2-丙二醇和乙二醇等多元醇由于具有广泛的用途,研究生物质催化转化为此类多元醇的催化剂及转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环氧化物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实现了Cu-Cr催化剂的可控制备。首先通过优化凝胶合成参数,从热力学及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凝胶形成的必要条件。随后控制凝胶的热处理气氛,可合成出富含CuCr2O4-Cr2O3相或Cu-Cr2O3相的催化剂,且发现尖晶石CuCr2O4的生成能够增强催化剂的甘油氢解性能。此外通过调节Cu/Cr摩尔组成,即可制备出具有CuCr2O4/CuO、CuCr2O4和CuCr2O4/Cr2O3独特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催化剂,并采用纯甘油氢解探针反应揭示了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而对Cu-Cr催化剂在甘油氢解反应中的活性位及反应路径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首先设计并探究了焙烧及还原过程对催化剂体相及表面物相组成的影响,并结合原位XPS及N20滴定检测手段,分析了金属铜活性表面积及表面Cu0/Cr+与甘油氢解性能之间的规律,从而揭示Cu0和Cu+均为活性中心,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甘油氢解反应路径研究表明1,2-丙二醇不仅可通过甘油直接脱水加氢而得,还可通过甘油脱氢生成甘油醛,然后脱水加氢得到。同时发现醇可作为氢供体,H+转移反应能够促使1,2-丙二醇发生进一步氢解反应,生成正丙醇和异丙醇等。Cu-Cr催化剂上高浓度纤维素及葡萄糖氢解反应结果表明Cu-Cr催化剂能够有效的抑制氢解反应中缩合反应的发生,阻止积碳的形成。高浓度纤维素在Cu-Cr催化剂上可实现完全转化,主产物为1,2-丙二醇,但添加碱后乙二醇的收率明显增加。进而以葡萄糖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碱在氢解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发现氢解反应不仅与OH-浓度有关还与碱金属离子的半径和电荷数量有关。为了避免有毒铬的使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铁磁性的Cu-Fe催化剂。结合XRD和穆斯堡尔谱等表征结果,发现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物相由CuO-Fe2O3向CuFe2O4,及c-CuFe2O4到t-CuFe2O4的转变过程。甘油氢解评测结果显示Cu-Fe催化剂较Cu-Cr催化剂具有更加优异的催化性能。
其他文献
村庄布点规划是"理想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乡村发展引导与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文章简要回顾了乌托邦理论发展的历史,以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卫·哈维的"辩证乌托邦"思想为
侨批档案是一个时代一批海外华侨与祖国亲人间的一段历史记忆,是中国近现代史、邮政史、金融史及侨乡民间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见证,具有遗产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随着金融电子化的不断深入,无纸化、网络化、智能化、集约化对银行柜面业务凭证产生了重大影响。商业银行现行柜面业务凭证普遍存在种类繁多、通用性不足、客户填写繁琐等问
本文主要介绍生产装置中的高压氮气压缩机在投用过程中的步骤和具体操作方法,并针对整个过程给出总结,主要包括对压缩机空载试运、各部位单机调试、压缩机加载试运三大方面进
在以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为能力取向的教学设计中应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找出具体学习任务中各SOLO层级对应的学习特征,并将其应用于教学流程设计及学生课堂反馈的评价中,可逐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和计算机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众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全英文版国外教材开始受到关注。本文从教学内容、体系安排、理论阐述特色及与工
从蔷薇属植物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重要观赏和经济价值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定位(花、植株和抗性相关性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