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驱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后,经过加密调整和综合治理,单砂体注采关系不断完善,低渗透薄差油层动用程度提高,受注入水长期冲刷的影响,部分储层形成高渗透条带,注入水沿优势通道,形成低效无效循环,降低了水驱油的效率,一方面使油井过早水淹,另一方面抑制了低渗高饱和油层的产能发挥,最终影响采收率的提高。水驱深度调剖技术作为机械细分注水的有力补充和完善,对油田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水驱深度调剖,减少层间差异,调整平面矛盾,改善油层的动用状况,控制平面上低效、无效水循环,从而进一步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减缓含水上升速度、产量递减幅度。本文首先对二三类油层深度调剖体系进行研究,对二类油层所使用的铬微凝胶体系进行评价,确定最佳使用方案为:聚合物浓度≥1000mg/L,交联剂浓度≥40mg/L,聚交比大于20。其中低浓度交联调剖剂配方(聚合物1000~1200mg/L+交联剂40~60mg/L),聚交比15~30,成胶时间大于1天,流动性好,用作深度调驱的主体段塞;成胶强度大的调剖剂配方(聚合物1200~1500mg/L+交联剂100~150mg/L),聚交比10~15,成胶时间小于24小时,粘度较大,用作起封堵作用的后尾段塞,侯凝最佳时间为7-10天,之后对三类油藏所使用的纳米微球体系的封堵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并联岩心室内驱油实验研究,认为纳微米微球在通过低渗断面后,在中渗断面仍然可以形成有效封堵,较好的改善了注入剖面。在完成调剖体系室内评价后,对调剖井跟踪评价方法进行了调整,并最终应用于采油二厂二、三类油藏。通过矿场实验,二类油层采出井含水下降,产量递减幅度得到减缓,投入产出比1:3以上,最终提高采收率0.31%;三类油层调剖后产量增加,含水下降,投入产出比1:1.6以上,最终提高采收率0.35%,矿场实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且对相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现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