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硫与烯胺酮的串联环化反应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硫化合物,尤其是硫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药物、生物活性分子、天然产物和功能材料的分子结构中。构建C-S键是合成含硫杂环化合物的关键步骤,C-S键构建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使用有机硫试剂和无机硫试剂。相较于有机硫试剂只能构建一个C-S键,无机硫具有同时构建两个C-S键的先天优势。此外,有机硫试剂具有恶臭味、不易于储存等弊端,而无机硫则表现出无刺激性气味、易于保存、价廉环保等优点,常用于构筑硫杂环骨架。烯胺酮具有简单易得、反应位点多样等特点,已广泛用于杂环合成。然而,基于烯胺酮与无机硫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涉及同时形成多个C-S键构建多硫杂环、区域/化学选择性反应等问题研究较少,是硫化学和烯胺酮化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在近年来关于无机硫的研究进展基础之上,提出了以无机硫为硫源简单高效的合成硫杂环化合物的新方法,并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相关应用研究。第一章:总结归纳了近年来基于无机硫构建含硫杂环化合物、以及基于无机硫与烯胺酮构建含硫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发展了一种TBPB促进的烯胺酮与单质硫的串联环化反应。该合成方法通过C(sp2)-H/C(sp3)-H键硫醇化/环化/C(sp3)-H键硫羰基化的串联反应,直接形成两个C-S键和一个C=S键,制备了 47个结构多样的噻唑-2-硫酮衍生物。第三章: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碘催化烯胺酮与单质硫的氧化脱胺环化反应。该方法在无过渡金属催化的条件下,区域化学选择性的针对烯胺酮结构中弱亲核位点(羰基氧)参与串联环化反应,成功制备了 33种3,5-二醛基-1,4-氧硫杂环己二烯化合物。为了使3,5-二醛基1,4氧硫杂环己二烯化合物具有更好的实用性,下面第四、五、六章则是对第三章所制备的产物进行的相关合成应用研究。第四章:开发了一种酸促进的1,4-噻嗪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用第三章制备出来的3,5-二醛基-1,4-氧硫杂环己二烯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开环,然后与2-氰基苯胺化合物进行二次环化以及醇的加成反应后得到了 20种结构多样的1,4-噻嗪化合物。第五章:实现了在酸的促进作用下3,5-二醛基-1,4-氧硫杂环己二烯化合物开环,然后与2-氨基苯乙腈化合物进行二次环化得到了 12种硫桥联双杂环烯酮缩胺化合物。第六章:提出了一种3,5-二醛基-1,4-氧硫杂环己二烯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的开环重排,随后与邻苯二胺化合物进行二次环化反应脱甲酸得到了11个结构多样的咪唑并噻嗪化合物。
其他文献
现代化温室的发展对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随着时代进步,温室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如何更精准有效的检测温室内环境信息已经成为了制约现代化温室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今,无线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在智能温室大棚上得到了普遍运用,各学者纷纷提出了温室大棚无线检测系统,解决了传统温室大棚在有线采集农田信息过程中出现的布线复杂、可靠性低以
学位
随着我国对农业的大力发展,生物质的产量不断增加,如何合理的利用这些生物质能源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生物质能源是一种清洁的绿色能源,它不仅产量巨大,对环境污染小,价格低廉,所含能量巨大,有望成为缓解化石能源危机的替代能源。生物油脂作为研究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潜力巨大,特别是催化裂化油脂制备出的生物基烃类燃料,可以直接代替化石燃料燃烧。论文开展Mg-Al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油脂裂化的试验研究
学位
近年来,益生菌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它的发展推动了食品行业的进步。益生菌(Probiotics)作为一种通过适量摄食,宿主的机体健康就能获得有益影响的细菌,它通过定植宿主肠道、生殖系统等相应的微生态系统,由此平衡与改变这些微环境的微生物多样性,从而使宿主机体的免疫力得到增强。益生菌能够耐受胃酸和胆汁盐,产生诸如细菌素等抑菌物质,缓解乳糖不耐症,抑制人体肠道内致病菌的生长繁殖,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因而认
学位
本论文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对紫萁属植物紫萁贯众(Osmunda japonica Thunb.)和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对紫萁贯众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第三章对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第四章对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流感病毒传染性强,致病率高,可引发世界范围的流感大流
学位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为我国中药材大品种,目前已基本实现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人工种植三七越来越多,但容易受各种病害的影响,三七根腐病的危害尤为严重。环境微生物是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微生物的组成与植物的健康息息相关。目前关于三七根腐病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很多,但多采用16S、18S和ITS等扩增子测序,该
学位
肿瘤细胞还原微环境在增殖、调节和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探测活细胞中的还原性微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响应细胞环境的荧光探针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除了传统的小分子探针外,铂(II)配合物、钌(II)配合物和铱(III)配合物等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因其大斯托克斯位移、发光寿命长,配体可调等特性备受关注。另外,研究发现使用二甲双胍也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但是在癌症患者的治疗中,二甲双胍
学位
天然小分子结构多样,骨架类型丰富,是寻找新药目标化学实体的来源[1]。据统计,多达40%临床或上市药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传统药用植物中的天然小分子[2],尤其是治疗癌症[3]和乙肝病毒(HBV)[4]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因此,从天然来源的小分子中寻找、发现具有抗HBV活性的苗头化合物或先导分子,对开发新型抗HBV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天然小分子具有类药性强,成药性差的特点。因此,原型分子难以直接成为
学位
世界范围内,每年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死亡的儿童人数高达200万;在我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及衣原体均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引发普通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常见临床症状。儿童呼吸道感染,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有助于临床精准治疗,帮助患儿恢复健康。基于此,本论文建立了可覆盖36种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调查了云南省儿童
学位
中缅跨境婚姻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边境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云南边境地区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澜湄合作机制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中,获得了深化改革、探索创新管理机制的良好时机。对于因跨境事实婚姻所引起的边境地区外籍媳妇身份认同问题、社会管理问题以及边境地区安全稳定问题都受到了外界的极大关注。纪录片《我自缅甸来》以纪录片的影像化手法,聚焦于中缅边境的“缅籍媳妇”这一群体,采用纪实跟拍和采访的方
学位
柑橘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作物,也是全球重要经济作物之一。21世纪以来柑橘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而与此同时,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品质提升、病害防治等技术难题,长期使用化学药物防控病害带来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长期以来,作物根际(Rhizosphere)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硏究的重点,根际微生物对植物健康的影响持续受到关注,而叶际(Phyllosphere)微生物对植物健康的影响则了解相对较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