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膝关节运动功能受到限制,患者本体感觉会下降,同时也会出现异常步态。大多数患者会选择进行ACL重建,但重建术后,患者在膝关节本体感觉和步态方面是没法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一般ACL重建术后患者会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康复,本研究则将振动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研究振动训练对ACL重建术后本体感觉和步态的影响效果,为ACL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提供一种辅助方法。方法:选择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23例,男女不限,年龄18-35岁,在参加实验之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例。其中对照组只进行医院的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从第25周开始,附加振动训练。具体训练方法:振动频率选择低频30Hz,振动幅度为3mm,训练8周,每周锻炼3次,每次30min(每组持续20s,休息10s,共60组)。在训练前、训练后4周、训练后8周进行本体感觉、步态指标数据的测试采集,并进行分析。结果:(1)本体感觉组内对比结果:对照组患侧在20°、70°时总平均偏差相比健侧,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结果为患侧在70°时总平均偏差相比健侧,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角度无统计学意义。本体感觉组间对比结果:实验组健侧相比对照组,在20°、70°、100°三个角度,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患侧相比对照组,在70°、100°两个角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在20°时无明显差异。(2)步态参数地面反作用力组内对比结果:对照组患侧、健侧地面反作用力(F_X,F_Y和F_Z)在训练前、训练后4周、训练后8周进行组内对比,在X、Y、Z方向相比训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侧、健侧地面反作用力(F_X,F_Y和F_Z)在训练前、训练后4周、训练后8周进行组内对比,在X、Y方向相比训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Z方向受力结果相比训练前差异显著(P<0.05)。步态参数地面反作用力组间对比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健侧和健侧地面反作用力(F_X,F_Y和F_Z)在训练前、训练后4周、训练后8周进行组间对比,在X方向相比训练前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在Y、Z方向相比训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侧和患侧地面反作用力(F_X,F_Y和F_Z)在训练前、训练后4周、训练后8周进行组间对比,在X方向相比训练前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在Y、Z方向相比训练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对ACL重建术后患者的本体感觉也是有益的,患者必须坚持训练;振动训练可以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的本体感觉,但不同训练时间段内,本体感觉在不同角度位置时改善情况是不同的;通过振动训练,ACL重建术后患者在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也会影响患者行走过程中支撑下肢的负重和离地能力、支撑腿的驱动和制动能力及侧方负重能力与稳定性,进而改善患者的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