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一次性照射,建立不同程度的小鼠鼻黏膜损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嗅黏膜上嗅觉标记蛋白(OMP)及埋藏食物小球实验测定小鼠的嗅觉变化,研究分析鼻黏膜放射性损伤与放疗后嗅觉障碍的关系。 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72只,雄性,8周龄,体重质量(25±1)g,随机分为实验组(54只)和对照组(18只)。实验组又随机分为三大组,每组18只,选用PRIMUS的西门子全数字化直线加速器,分别给予4Gy、6Gy和8Gy剂量一次性照射建立动物模型。分别于照射后第1天、7天和28天断头活杀小鼠,每次6只,以鼻腔暴露法取鼻腔黏膜。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实验前及处死前均参加埋藏食物小球实验以评估小鼠嗅觉情况。标本处理:1、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嗅黏膜上嗅觉标记蛋白(OMP)表达的变化。2、HE染色评估鼻黏膜变化。 结果:⑴埋藏食物小球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照射组小鼠嗅觉障碍发生率较高剂量照射组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嗅觉部分恢复。高剂量照射组小鼠随着时间推移,嗅觉损伤不可逆。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OMP在嗅上皮中的表达降低。 结论:小鼠嗅觉障碍发生率与放射剂量正相关,同时小鼠嗅上皮结构的改变常伴随其觅食行为的变化,在放射后第28天,小鼠嗅上皮最薄,OMP(+)细胞数及细胞总数最少,其成功觅食所用时间也最长。OMP在嗅上皮中的表达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