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与电子科技产品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许多传统欺负行为借助网络与电子通信设备“改头换面”,变成了新的欺负方式——网络欺负。近年来,因网络欺负行为而导致的焦虑、社交退缩,退学、甚至是抑郁和自杀等影响,已经引起国际上许多研究者们的重视。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欺负行为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其中存在许多中介和调节变量。而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正处于自我意识的第二次快速发展的关键期,身心发展未成熟,对于网络欺负的应对和辨别能力较低,使得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很容易受到网络欺负的影响。而自我概念清晰性又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网络欺负可能是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造成冲击和混乱,使得自我概念清晰性降低,进而不断加重其抑郁情绪。因此本研究假设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会加重其抑郁情绪,降低其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并且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在网络欺负/受欺负与抑郁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为了验证假设,研究随机选取天津市四所初中的学生为被试,使用问卷调查法,以网络欺负量表(含网络欺负与网络受欺负两个分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为研究工具。累计发放58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为96.75%),其中男女比例和年级比例较均衡。研究结果如下:(1)性别因素除在网络受欺负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网络欺负,抑郁和自我概念清晰性上不存在差异;(2)年级因素在各变量上不存在差异;(3)网络欺负与网络受欺负都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4)抑郁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5)自我概念清晰性在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9.96%和33.86%。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初中男生网络受欺负的频率显著多于女生;(2)初中生网络欺负/受欺负的频率越高,其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越低,抑郁情绪水平越高;(3)由于初中生网络欺负/受欺负降低了其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使得抑郁情绪被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