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冲击的导轨表面形貌及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jg76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轨作为机床关键部件之一,其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及导轨的使用寿命。刮削能够改善导轨表面形貌提高其接触状态和摩擦磨损性能,但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加工效率低等缺点。本文将激光冲击处理技术应用于导轨表面的处理过程中,以40Cr镶钢导轨为研究对象,开展激光冲击处理40Cr表面的工艺探索及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理论分析激光冲击处理对40Cr导轨表面完整性及耐磨性的影响。分析认为激光冲击脉冲能量、冲击次数及光斑搭接率对冲击区域表面完整性及耐磨性的影响显著。激光脉冲能量不同,作用在试样表面的冲击波峰值压力不同,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激光冲击次数和光斑搭接率不同,试样表面受冲击次数和覆盖率随之发生变化,对表面形貌及性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激光冲击试样表面,宏观上产生剧烈的塑性变形,形成微浅的凹坑,微观上形成大量的位错、晶粒滑移、晶粒细化等,这些宏观和微观上的变化对试样表面完整性及耐磨性影响显著。其次,研究激光冲击处理对40Cr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研究未处理试样、刮削试样和不同工艺参数下激光冲击试样的表面残余应力、显微硬度及硬化层深度、表面凹坑轮廓及粗糙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与未处理试样和刮削试样相比,激光冲击试样表面残余压应力、显微硬度得到很大提高。随着激光脉冲能量、冲击次数和光斑搭接率增加,试样表面残余压应力、显微硬度及硬化层深度均随之增大。残余压应力值最大达到-460.16MPa,显微硬度最大达到412.2HV0.2,硬化层深度达到1mm。随着脉冲能量、冲击次数增加表面凹坑深度随之增加,而光斑搭接率增加时,凹坑深度反而呈减小趋势。激光冲击后表面粗糙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粗糙度值随着激光冲击参数增大而减小,粗糙度最小达到0.25μm。最后,开展激光冲击处理40Cr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研究。对比研究未处理试样、刮削试样及不同工艺参数下激光冲击试样磨损量、摩擦系数及磨损机制。研究表明:经过激光冲击后试样表面磨损量明显小于未处理试样和刮削试样。随着激光冲击工艺参数增加磨损量呈减小趋势,磨损量最小达到2.1mg。2号激光冲击试样的稳态摩擦系数稳定在0.4左右,相比未处理试样和刮削试样更小更趋于稳定。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试样表面磨痕形貌可知,主要磨损类型是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犁沟和粘着碎片,但与未冲击试样相比,激光冲击试样磨损表面的犁沟和粘着碎片数量明显减少。
其他文献
单层石墨烯是一种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零带隙二维晶体材料,具有优越的机械性能、高比表面积和超高的电子迁移率等优异性质,在超级电容器、柔性显示屏、防腐蚀材料和散热材料等
以冬小麦(烟台-2070)为实验材料,苗期对冬小麦进行不同浓度钠盐(NaCl、Na2CO3、Na2SO4)处理,在随后进行的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中进行叶片抗逆生理指标变化对比分析,以期探究盐
造山带和沉积盆地是两个基本地质构造单元,它们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在物质上相互转换,二者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整体——盆山体系。盆地与造山带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是目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也随着在各行业得到应用,尤其是RFID电子标签在物流行业展现的高效稳定的优良性能,使得RFID技术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本文
随着中国涂装行业环保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整个行业对涂装设备的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涂装设备制造企业均采用比较落后的控制技术,而国外进口成套设备价格
水库大坝渗漏勘察研究一般首先研究渗漏模式,然后围绕渗漏模式,按大坝渗漏判断理论,查清渗漏性状。本文以某水库大坝渗漏勘察为例,详细阐述渗漏模式:坝基渗漏、大坝防渗结构失效
内蒙古西乌旗-锡林浩特断裂带位于贺根山深大断裂带南侧,西拉木伦河断裂带北侧,近东西-北东向展布。本文对锡林浩特一带的断裂作了详细研究,将锡林浩特断裂带划分为两次构造活动
摘 要:针对目前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运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运用的局限,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的对策。结果表明,只有将现有找矿技术运用的规律与适用性充分利用起来,才能解决地质矿产单位商业地位不明确与勘查人才匮乏等问题,继而提高找矿方法运用的科学合理性。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深部找矿;同位成矿找矿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岩体破坏机理是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和岩土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这些项目的难点所在。众多工程事故都与岩体中普遍存在的不连续面扩展有直接关系。因此,开展复杂应力条件下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