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与和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婆媳关系演变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u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婆媳关系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基本母题,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婆媳关系因既缺乏血缘关系的稳定性又不具备婚姻关系的亲密感,从而成为家庭结构中最复杂微妙的一种关系,反映这一司空见惯的家庭关系的作品也是层出不穷.进入20世纪中国新文学,远离时代主潮的婆媳关系逐渐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其新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性心理内涵得到深入地挖掘和全面地展现.本文力图以20世纪不同时期作家的典型作品为蓝本,以时间为序,从女性解放和家庭伦理两方面梳理出婆媳关系创作的发展脉络,并试图探讨其变化与作家所处时代和心理的关系.本文依据社会文化语境的不同分为四章:  第一章五四启蒙主义语境下的婆媳叙事.现代作家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对社会底层和封建大家庭中的婆媳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代表封建礼教的婆婆,对弱者媳妇的苦难命运、悲惨生活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婆媳关系叙事成为他们反封建思想启蒙、进行社会革命的武器之一.  第二章战争背景下婆媳关系叙事的多元格局.阶级矛盾、民族解放成为中心话语,婆媳关系开始与民族国家话语联系起来.一方面,婆媳冲突的叙写对抗战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作家开始借婆媳和谐关系来为抗战事业服务.另一方面,婆媳同时面临着父权专制和日本侵略者两个敌人,双重的生存压力进一步激化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女性的生存困境.而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时代要求下,解放区文学多以婆媳关系来表现革命胜利、翻身解放、社会变迁等重大主题.同时,作家也开始挖掘婆媳矛盾形成的深层文化原因和心理成因,探寻兼具寡母/婆婆身份于一身的女性的人性之“恶”.  第三章十七年文学政治伦理视阈中的婆媳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整个社会形成了高度统一的文化权威和文化体系,家庭成员的关系高度政治化.十七年文学以革命道德为核心建构了新的婆媳关系,婆媳矛盾被纳入到进步与落后的革命伦理体系中进行评判.女性的社会政治地位极大提高,传统的家庭权力关系格局被打破,在新型的集体化大家庭中,婆媳均能和谐相处.  第四章新时期过渡型文化语境中的婆媳叙事.在新旧二元文化结构中,作家在延续恶婆婆/苦媳妇传统婆媳叙事模式的同时,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新时期的变化对婆媳关系的影响.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自我主体意识的增强,使媳妇有了足够的与婆婆平等对话的能力,婆媳关系趋于平和.文化背景的新旧杂陈、中国社会的独特转型与变革、对经济利益的功利性追求和道德文化的多元化状态等都成为引发现代家庭中婆媳矛盾的主要因素.部分女性作家则从女性视角出发,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全面审视婆媳关系,揭示出女性困窘的生存状态与传统封建文化及社会性别秩序之间的深刻矛盾,同时也有了构建新型婆媳关系的冲动.  
其他文献
日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90萬亩花椒进入收获季节,当地农民抢抓农时,处处一派忙碌景象。
茂名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是一个粤、客、闽语共存的多方言地区。鳌头镇位于茂南区西南部,西邻吴川县,东连袂花镇,东南接电白县;袂花镇位于茂南区南面,北部接高山镇,西连鳌头、镇盛镇
梁信文学作品众多,在电影、电视、小说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以电影剧本创作的成就最为显著。对他的研究多是从电影角度出发,集中在少数一两部作品,其他作品较少涉
爱德华·艾比是一位有代表性、有巨大影响的美国生态作家。他批判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这是促成生态危机的社会文化根源。他倡导生态整体主义、生态伦理道德,呼吁重建人与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