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被西方国家称为“中国式增长奇迹”。在此期间,作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长期以来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1994~2013,中国经常项目收支实现连续20年的顺差,尤其是加入WTO以来,贸易顺差迅猛增长。对于中国经常项目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国际上的主要论调是汇率操纵说。但美国的贸易逆差持续了20年,日本的经常账目盈余也持续了22年,表明经常账目的演进受某些决定性因素的持续作用,本文试图从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解释中国经常项目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本文通过扩展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在个体储蓄模型和社会储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国经常项目收支模型,提出了人口结构变化影响经常项目收支的三大假说,并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89~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①系统广义矩估计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老年抚养比对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突破性引入的人口性别比对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经测算,人口结构变化能解释中国经常账户变化的1/4,因而是中国经常账目收支持续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③而进一步的内生性门槛搜寻则更加确定了人口结构变化影响经常项目收支的四个动态阶段:少儿抚养比对经常项目收支的负效应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依次增强,而人口性别比对经常项目收支的正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表现为“倒U型”。④人口结构变化对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储蓄率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对投资率产生的负效应并不显著,两者共同造就了其对经常项目收支的显著的负效应;老年抚养比对储蓄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投资率也产生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两者共同造就了其对经常项目收支影响的不显著;人口性别比对储蓄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投资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两者共同造就了其对经常项目收支的显著的正效应。基于以上研究,为实现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均衡发展,本文从人口结构的视角分别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放开二胎政策,在解决“少子化”问题的同时有助于实现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其次,加快完善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逐步释放老年人口的购买力;第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严禁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促进人口性别平衡;最后,进一步增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调节供需关系,有效地控制房价虚高,有助于释放男性的“竞争性储蓄”,从而促进经常项目的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