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组织方式。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变革使得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及演化趋势也发生变化。尤其近十年随着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崛起,传统经济与新经济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竞合,使得信息化进程在中国勾勒出的区域空间格局逐渐清晰,电子商务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已经形成,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功能的出现,不仅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新经济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前的区域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方法。同时,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全球城市区域,关于其区域空间格局的相关研究也一直是区域研究的重点,并在长期而持续的研究下形成了系统、丰富的论断,利于对当前长三角区域的新经济空间格局与传统格局间异同的比较。基于以上的背景分析,综合当前关于长三角区域空间格局、我国新经济空间格局的相关研究,文章认为从电子商务发展的视角出发,重点识别长三角区域新经济的空间特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创新性。考虑到B2B电子商务是国内电子商务的主体,且覆盖的产品门类远大于B2C及C2C电子商务,文章以“大长三角”(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作为研究范围,选取阿里巴巴网站上的B2B电商企业数据,运用多种定量研究的方法从电子商务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内部经营联系特征两个方面出发分别对“大长三角”区域新经济的空间分布和网络联系特征予以探讨。其中,电子商务企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中,主要针对企业在不同空间单元的分布、企业的总体集聚特征和分产品类型的集聚特征逐次分析。内部经营联系特征研究中,则主要通过城市间的总体联系特征、多中心特征以及分产品类型的联系特征等电商企业的网络结构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分析这些空间表征的依据。基于以上两部分的定量分析,发现长三角新经济空间格局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长三角电子商务经济空间总体上表现出高度不均衡和带状集聚的特征,沪义集聚带和温台集聚带构成了当前长三.角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空间。这一巨大的混合经济空间的浮现显示了传统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的特征。而这种互联网实现的升级过程在长三角的分布并不均衡,沪宁线上以“大工业”、“重工业”为特征的城市在新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有所削弱,沪义集聚带悄然成为长三角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其次,长三角南翼形成了较之于北翼更加强大的物流网络,形成了与实体空间表现有所不同的功能网络格局。大量的城市关联关系发生在金义地区、温台地区、杭州和上海四者构成的空间范围内,以往“北强南弱”的网络格局并未显现。尤其网络中温台地区和金义地区的联系格局突破了以往关于浙南地区、浙中地区较为边缘、封闭的认知。电商企业网络中“南强北弱”这一格局的浮现显现出了城镇功能联系的加强,验证了南翼较之北翼显著不同的网络特征,同时也反映了未来城镇网络的实体关联和功能关联将有可能存在分离的趋势。最后,依托以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功能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经济,长三角内部城镇功能联系的特色差异越发凸显,电商企业网络形成了与传统研究中明显不同的节点城市体系,除了义乌市和温州市代替南京市和杭州市成为网络联系的枢纽外,金华市、苍南县、常熟市、南通市等城市在网络中的中心度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并在空间上形成了苏州-南通-上海地区和金义地区、温台地区等三个电商企业网络关联的枢纽区域。这些城市在电商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与超越自身区位条件、行政层级的要素集聚能力等,都是南翼特色发展与互联网新经济加速城镇特色联系的真实反映。可以看到,在这一趋势下,长三角城镇之间将形成更加紧密、扎实的分工网络并进一步弱化、扁平化以往等级分明的城镇体系,塑造出特征更多元的区域空间结构。本文正文共约50 000字,图表5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