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提高烘缸等热交换部件表面防护涂层的热导率、增强能源使用效率为背景,设计开发了FeCrSi及FeCrB系合金涂层,主要研究了Si、B元素含量对于对Fe基涂层的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热导率及耐磨、耐蚀性的影响规律;同时探讨了Fe基合金涂层内的传热机制。具体结论如下:FeCrSi系涂层具有典型的热喷涂层状结构特征,随着丝材中Si元素含量的增加,所制备的涂层内Fe基氧化物虽然逐渐减少,但涂层内的Si元素含量和孔隙率却逐渐增加,由此涂层内的电子与声子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散射作用,涂层的热导率因此逐渐降低。此外,涂层的显微硬度保持在467.5~573.0HV0.1之间,相对耐磨性为Q235基材的2.9~3.8倍。随着涂层中氧化物含量的逐渐减少及孔隙率的逐渐上升,涂层耐盐溶液周浸蚀的能力逐渐下降。所制备的FeCrSi系涂层的热导率与耐磨性均高于市售1Cr17Mo涂层,而涂层的耐蚀性相对1Cr17Mo涂层要差。本试验所制备的FeCrB系涂层,具有较为致密的组织结构,孔隙率3.3%~3.6%之间。当丝材中B元素含量小于2%时,随着B元素含量的上升,涂层内的Fe基氧化物含量逐渐降低,涂层内的传热阻碍减少,涂层的热导率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后随着丝材中B元素的继续升高,涂层中的FeCrB相逐渐增多,涂层的热导率又呈现下降趋势;当B元素含量达到2wt.%时,涂层的热导率达到最高为8.99W/mK。对合金丝材进行不同喷涂距离下的喷涂试验,随着喷涂距离的加大,涂层内孔隙率和氧化物含量逐渐上升,涂层的热导率逐渐下降。所制备的FeCrB系涂层微硬度保持在811.4~820.1HV0.1之间,相对耐磨性为Q235基材的2.8~5.1倍。另一方面,随着涂层中的氧化物含量减少,孔隙率逐渐上升,涂层耐盐溶液周浸蚀的能力变弱,腐蚀增重逐渐增加。整体上,FeCrB系涂层的热导率与耐磨性要高于市售3Cr13涂层,而耐盐溶液浸泡腐蚀能力要弱于3Cr13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