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生物滴滤池进行改造,将传统的桶体结构改成敞开式网体多层结构(Multilayer Net Trickling Filter),从而加强供氧能力,提高处理效果。改进后的MNTF采用分层的模块结构,由网状的筐盛装填料,各层四周都是孔隙,与空气充分接触,层与层之间又是空隙,能很好的提供滴滤池内微生物生长的氧气的供给。改进后滴滤池首先在实验室中用于处理模拟废水,餐饮废水,研究发现在处理有机负荷为1 gCOD/(L·d),操作温度10℃以上的条件下,模拟废水和餐饮废水的出水CODCr的去除率在85%~95%之间,总氮去除率可达50%,总磷去除率可达80%。
在对改进后的生物滴滤池处理实际城市污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在上海闵行污水处理厂进行的现场中试的研究中发现,当进水处理有机负荷小于0.9 gCOD/(L·d)时,出水CODCr去除率在55%—70%,总氮的去除率在55%—65%之间,总磷去除率在51%—80%之间。
在对一个高度为1.7 m容积为300 L的8层的生物滴滤池进行分层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的水力负荷下生物滴滤池各层的CODCr的去除情况不同。每层出水中CODCr的浓度呈逐层下降趋势,其下降速率由快至慢,CODCr的有效去除基本集中在前半段完成。与此同时,生物滴滤池的进水中的NH4+-N和总氮的浓度也呈逐层下降的趋势,受进水COD的影响,总氮的去除主要集中在 MNTF 的中段部分,有效地总氮去除反映出MNTF具备良好的硝化和反硝化的条件。在对总磷浓度的逐层监测中发现, TP的去除在MNTF的上半段较为明显,在滤池的下半段则去除不多。机理上TP的去除通过进水中颗粒物被滤料层截留吸附而去除。
MNTF在运行过程中,出水的污泥量会有规律的增大,老化了的生物膜会自动剥离脱落,生物膜的脱落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并不大。相比于活性污泥,生物滴滤池的生物膜有较好的沉淀性能。总体上MNTF具有高生物量,高代谢活性等优势,由于较强的自然通风供氧能力,使得填料层中的微生物的自身氧化速率加大,因而导致产泥量低,实验室测得1000 gCOD的产泥率为0.00002,其污泥产率要远小于活性污泥法。
流速过快,水力停留时间减少,导致污水中的污染物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微生物接触,限制了微生物的生长,通过回流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进水负荷,但是回流的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能耗。
相比于其他工艺,该工艺能耗低,相比于标准生物滴滤池,该工艺在处理负荷上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