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公益发展及其效果探析——以“大爱清尘”微公益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2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0个字能表达什么?在微博出现之前,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2009年,新浪网首推“新浪微博”,提供用户一个获取、发布、分享讯息,表达个人或团体意见情感的平台。短短140个字,以即时、灵活的姿态满足了人们对多元信息的需求,创建了公共话语空间,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140个字能改变什么?在微博公益兴起之前,几乎无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微博传播的广泛性、及时性、便利性给公益传播提供了一个低廉高效的崭新平台。传统公益组织由于信息不透明等多种因素,遭遇了一波接一波的信任危机。微博公益借助微博之力,通过发布公益信息、筹集公益善款、组织线上线下的公益活动、征集公益志愿者,掀起了一场“转发就是关注,围观改变中国”的公益模式革命。自2011年起,以“免费午餐”、“大爱清尘”、“关爱老兵”等一系列微博公益项目在微博上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与支持,新浪微博随后推出“微公益”平台,整合各种微博公益项目,推动微博公益的常态化。微博公益改变了传统的公益模式,民间公益机构和个人成为微博公益传播的重要主体,平民公益、人人公益成为了我国公益发展的新特点。  微博公益自2009年初现,至今发展了也不过6年之久,仍属较新的公益传播形式。本文以微博公益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微博公益兴起的媒介、社会背景,以及目前微博公益发展的整体现状,指出其传播主体、主题、方式的多样性特征。在众多的微博公益案例中,本文选取了由调查记者王克勤创立的“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公益项目为主要案例研究对象,结合传播学理论分析其发展现状、传播格局,结合微博文本分析、数据统计,研究其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特点及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征,从而获得对“大爱清尘”微博公益传播的整体性的认知。本文还针对微博公益的受众影响力进行了认知程度、认可程度和影响程度三个方面的实证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发现微博公益发展中存在着公益信息真假难辨、公益项目众多但完成率不高、缺乏专业性与持续性以及法律约束保障缺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待我国的公益事业能够获得更长远、更稳健的发展。
其他文献
针对搅拌车在不同工况下常出现的后支撑台断裂故障,采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对搅拌车后支撑台进行优化设计。以多工况变形能为目标函数,体积比为约束函数,通过变密度法进行结构拓
期刊
期刊
本文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韩剧作细致、系统的分析,总结韩剧的传播特征,并对受众喜爱韩剧的心理作全面的分析,以期为我国的文化产业提供些可借鉴的地方。文章主体分为三个部
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是盲目的,一个缺乏历史的城市是浮躁的,一个不懂历史的人是浅薄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历史。新闻记者,作为社会事实乃至社会变革的记录者,更应
期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国加入WTO,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社会前行、经济发展和报纸
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37亿人,互联网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网民在各类网络信息交互平台中的表达权利与平台相应监管措施之间的矛盾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考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消费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同时大众传媒迅速地从主要依靠广播的听觉时代进入到主要依靠电视和网络的视听时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