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相当突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布设径流小区和实地测量的方法对陕西某煤电一体化项目的水土保持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这一区域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原地貌径流小区仅观测到产流,未观测到产沙;弃土场边坡径流小区的观测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对产流、产沙量影响显著,植被覆盖率高的小区产流、产沙量较植被覆盖率低的少。2.根据水蚀小区的测量结果表明,电厂的1号、2号、3号弃土场的土壤流失控制比大于0.8,拦渣率97%。3.排矸坝初期坝完工后,布设在排矸坝下游沟道口的沉沙池未收集到来自上游的径流和泥沙,故排矸坝在观测期间未产生明显的土壤侵蚀。4.灰场区设有相应的排水、坝内弃土场护坡、灰体防护以及防渗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未观测到土壤侵蚀量。5.临时弃土场测钎法的观测结果表明,临时弃土场边坡的土壤侵蚀量和自然条件下边坡的土壤侵蚀量相比,其侵蚀量约是自然条件下的6倍。6.高边坡采用混凝土格构、浆砌石护坡、草籽麻袋等措施,在2008年观测中产沙量仅为720.19g·m-2,远低于当地平均土壤侵蚀模数(20000g·m-2),起到了有效的防护作用。综上,尽管开发建设项目会产生一定的土壤侵蚀,但通过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将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降到较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