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两种常见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切口对颈部外观及功能的影响,进而比较两者的优劣,为临床工作中选择颈清术切口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0年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单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口腔癌患者20例,患者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9岁;术后时间6-22个月,平均术后时间13个月。其中有类矩形切口患者9例并纳入实验组a,有T形切口患者11例并纳入实验组b。对20例患者分别进行如下测量和记录:1.使用平面照相测量法测量颈部6种运动方式下的运动度;2.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价瘢痕得分;3.通过对异常性疼痛及面颈部感觉丧失的测定来评价面颈部皮肤感觉功能。并对两组患者的以上各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1.分别计算出a、b两组患者颈部运动度的均数±标准差:a组患者向健侧侧屈为33.2±11.0°,向患侧侧屈为34.5±9.2°,向健侧旋转为54.3±12.2°,向患侧旋转为52.7±11.6°,前屈为42.4±13.1°,后伸为41.3±10.1°;b组患者向健侧侧屈为24.1±7.6°,向患侧侧屈为26.2±8.9°,向健侧旋转为43.4±9.8°,向患侧旋转为50.6±10.7°,前屈为39.5±13.20,后伸为40.2±8.9°;两组患者向健患侧侧屈及旋转时活动度均小于正常值(P<0.05);a组在向健侧侧屈及向健侧旋转时活动度大于b组(P<0.05)。2.a组患者瘢痕评价分值为5.00±2.87,b组患者瘢痕评价分值为5.91±1.92,a、b两组间瘢痕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患者异常性疼痛测定结果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容易发生感觉丧失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面颈部分区中的A、D、E和F区,两组间发生感觉丧失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T形切口及类矩形切口均显著损害颈部运动功能。较之T形切口,类矩形切口对颈部运动功能影响较小;2.T形切口及类矩形切口对面颈部皮肤感觉功能和术后面颈部瘢痕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3.类矩形切口在维护颈部功能方面较T形切口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