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浩《爱玛》复译行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etyo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mma(《爱玛》)是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Jane Austen(简·奥斯汀)最优秀、最成熟的作品,不少译者都致力于这部名作的翻译,其中,张经浩教授分别于1984年、1998年两度翻译《爱玛》,这一复译行为颇值得研究。复译行为是一种译者行为。所谓“译者行为”(translator behavior),狭义上指的是“译者”这一角色所应有的行为,是“翻译行为”,彰显的是其语言性;广义上指的是译者的翻译行为以及译者作为一个普通社会人的其他行为,除了彰显其语言性之外,也同时凸显其社会性。因此,译者兼具语言人和社会人两种角色。然而,无论译者在翻译时扮演何种角色,译者的行为都可看作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复译研究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近年来人们对复译的研究多侧重于研究不同译者对同一部作品的翻译,而本文的研究则专注于同一个译者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部作品的翻译,可较有说服力地呈现译者主体性对于译者行为的作用。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随着翻译文化转向的深入,已得到翻译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译者行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翻译内(翻译内部研究)和翻译外(翻译外部研究)。前者将译者看作语言性凸显的“语言人”(translator as a linguistic being),主要表现在对原文/作者的忠实上;后者将译者看作社会性凸显的“社会人”(translator as a social being),主要表现在译者借翻译活动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和翻译社会性的功用上(周领顺,2010c)。从翻译内来看,译者行为表现为译者的主动选择,如对原文文本的理解,在词汇和句法层面及翻译策略上所作出的选择;从翻译外来看,译者行为兼具主动和被动选择。主动选择表现为译者对文本的选择和译者采取的文化立场等;被动选择,表现为读者的期待对译者行为产生的反作用上,比如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上等。本文以张经浩教授之《爱玛》的初译和复译本为分析对象,比较两译本之间的差异,运用描写、对比法,分别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方面来探讨张经浩教授的复译行为,由此探索其主体性的体现。最后,本文尝试得出以下结论:由于译者是社会人,译者的行为属社会行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语言性受制于社会性。译者的主动选择源于其社会性,译者的被动选择则是译者行为社会化过程的一种表现。因此,译者主体性主要表现于翻译内译者的语言性和翻译外译者的社会性及其行为的社会化。译者的复译行为归根结底是译者行为的不断社会化。
其他文献
文学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可循,在某些时代里帝王所起的作用也很关键。刘宋是政治与文学结合得最紧密的时代,宋孝武帝刘骏多才而又尚俗,他的上台使得大明诗坛面貌一新。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名大家,徐訏的文学实绩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出现了很不相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徐舒作品发行量的不断增大以及学界关注的逐步加强,徐舒的文
李贽自幼出身在泉州一个相对来说颇有自由气息的家庭。他祖辈信奉伊斯兰教,而泉州当时又是国际性大都市,融汇了多国文化。同时,晚明时期我国沿海城市手工业高度发达,出现了资
高职院校因其学生固有的特点,在学生思政教育上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浙江境内绵延至今的商帮文化为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角度,本土的亲近感与商战的故事性为浙江商
PIPESTRESS是核电站管道最常用的建模分析评定软件,但其功能单一,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往往需要采用ANSYS进行分析,重新建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为了提高ANSYS管道建模分析的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影视剧文化产业也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时机。尤其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方面的需求则日益凸显出来,更加
张少武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儿童文学作家,大半生笔耕不辍,为儿童文学园地浇灌了数已累计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对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少年儿童进行了细致生动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儿女在日常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富有艺术感的劳动歌。劳动歌是民歌中最早产生的,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歌谣。它伴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迫切希望能够拥有健康、舒适、安全、个性、符合自己喜好的住宅空间。但就我国目前的设计水平而言,由于理论和实践
[目的]:通过采用对比观察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近2年骨科术后感染患者治疗情况进行随访分析,从中总结仙方活命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骨科术后感染的治疗结果,为临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