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过界仪式》中主人公塔尔伯特的成长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界仪式》于1980年为威廉·戈尔丁摘得了布克奖的桂冠。小说中,作家通过主人公塔尔伯特对暴力的反思而产生的认知变化书写了其成长。本文依据阿伦特对暴力的相关论述,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塔尔伯特经历的暴力及其对暴力的反思来分析他的成长历程,以揭示作家通过主人公成长对暴力作为人性恶的表现所产生的根源进行的探究。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了一个对暴力反思的过程。他的反思始于认识到自己在由暴力引发的科利的悲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主人公还认识到自己也参与了导致科利死亡的集体暴力事件,反思了船上乘客包括自己的种种作恶行为,加深了对人性恶的认识。他对科利悲剧命运的态度也由漠不关心转变为反思过错。本文认为塔尔伯特的成长表现在其认知上的变化及其采取补救过错的行动上。本文说明了戈尔丁通过主人公成长经历,揭示了由于普通民众丧失道德判断能力导致的集体暴力。表明了人们一旦放弃了独立思考,陷入盲从,表现出平庸的恶,必然会造成暴力的产生。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文学翻译理论一直强调对源语文本的忠实,使得源语文本在翻译过程中拥有毋庸置疑的主宰地位,以至于忽略了翻译过程中其他因素与参与者。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将翻译从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深切关注后殖民国家的文化发展,并逐渐意识到文化间交流的重要性。关于后殖民社会的文学作品在世界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作为后殖民文学的领军人
艾丽斯·沃克及其关心有色人种尤其黑人女性的命运,她们的悲惨生活在她的作品中展现地淋漓尽致,《父亲的微笑之光》就是其中一部。研究者对该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暴力、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