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及情感等各个方面,为其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等提供诸多方便。但部分大学生在享受网络所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又滥用了这项权利,走入法律法规的禁区。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呈现出诸多问题,尤其是手机网络技术发展以来,大学生的网络活动更为频繁,其网络行为的违法失范也更为普遍,侵害和被害的几率也大幅增加,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网络社会秩序的建构及网络文明规则的确立极为不利,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顺利成才,这一现象已成为网络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为棘手,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党和政府心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对其网络活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政策性指导: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讲话强调“要趋利避害,积极防范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特别强调“要运用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加强网络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的传播,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2],国内外学者针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违法失范问题,也给予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因此,笔者在国家网络政策的指导下,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的现状,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并作深入的探究。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抽样问卷调查、借鉴相关经验等方法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网络法律规范意识淡漠;(2)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匮乏;(3)网络法律法规适用不佳;(4)网络行为违法违规现象普遍等。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网络环境及现实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与制约;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松懈;特定心理动机的驱使等。综合上述理论分析和实际工作研究,本文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的教育对策:(1)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及社会教育,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律规范意识的培养;(2)高校应重视网络法制教育,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律知识;(3)坚持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自律能力;(4)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与管理,提高自身网络法律素养。同时,为了使上述教育对策能够有效顺利实施,提出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的监管,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加强网络法制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创新网络法制教学方法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