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景谷县城周围面山城市森林规划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zhiji76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森林规划研究的不足和景谷县城周围面山规划区域的现状与问题,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森林学、生态学、园林学、美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SWOT分析法对景谷县城周围面山城市森林建设进行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分析,从而明确规划的方向和原则。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景谷的实际情况和目标要求,提出了景谷县城周围面山区域景观生态格局规划框架,该框架以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优化格局体系为目标,包括2级生态廊道体系、1级生态节点和农田基质的具体建设意见。并对景谷县城周围面山城市森林建设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划,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 1.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森林研究的成果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城市森林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景谷的实地情况,在景谷县城背景林的景观营造中,将其规划为生态农业观光景区、郊野公园区、水源涵养林区、城市生态防护林区四个景观区。 ①生态农业观光景区:将其规划为集农业现代化生产、科研成果转化、农资信息交流,并具有开发经营、博览示范、知性教育、农业观光旅游等综合性、多功能的多元产业基地,同时建设成未来景谷农业新文明的窗口和试验区,农林科技博览展示的场所。 ②郊野公园区:将其定位为集当地自然景观、傣族园林、彝族园林及当地文化为一体的郊游公园,成为景谷人以及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③水源涵养林区:在此区选择种植常绿阔叶林、灌木林,构筑由大乔木、小乔木、大灌木、小灌木、地被植物共同组成的复层水源涵养林,缓解威远江汛期的水土流失问题,维持林边水源。 ④城市生态防护林区:在此区域采取人工栽植与自然演替相结合,选择乡土树种和适生树种块状混交,营造结构稳定的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植被景观区,形成景观效果较好的城市山地背景林。 2.依据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与绿化功能,将森林景观规划为山地型观赏风景林区、观光农业植物区、公益型林区和园林绿化区。 ①山地型观赏风景林是风景区绿化的主体,森林景观突出大面积的整体效果,综合考虑休闲游憩功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植物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采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配植模式、针阔混交配植模式、常绿阔叶林配植模式、高大乔木-灌木-草本配植模式、竹一草配植模式。 ②观光农业植物区构建出“芒果之乡”的基调,体现景谷特色。 ③公益型林区运用近自然林地理论,依照地带性原生植被的组成与结构,模拟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的多种复层混交结构的人工群落。 ④园林绿化区根据营造的景观不同与绿地功能的不同,主要采用蕴含民族文化的民族植物配植模式、块状绿地植物群落配植模式、道路配植模式。 3.在城市森林绿地结构组成、空间格局与功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基础设施的规划,包括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给排水规划、供电工程规划、电信工程规划、建筑与服务实施规划、防灾工程保护规划。
其他文献
生物量(biomass)和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是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不仅是反映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相对重要性的指标,
气候变化显著地影响森林的分布、生长和其他过程,同时这种影响随气候情景、地区及森林类型不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经验(统计)林分生长模型并未考虑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
绿篱在我国以及西方都有很古老悠久的历史,在园林中都有一定的运用,在西方规则式园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我国古代园林造景强调的是“虽由人做,宛若天开”的自然美,对于人工修
本文通过应用PCR-RFLP分析、组织培养、物候观测、生长发育调查和生理指标测定等方法和手段,对东北连翘、金钟连翘和金缘连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旨在探索金缘连翘的变
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是2007年首次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的重大检疫性害虫,系在新疆乃至全国枣产业上有着重要经济意义的害虫。枣实蝇的鉴定是国内外枣贸易中最突出
森林资源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林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扩大森林资源数量,提高其质量,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己经成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