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浅论中国现代历史剧的发展与演变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guang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历史剧作为新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作为其理论形态反映的中国现代史剧观念也走过了一个由起始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历史剧作家,他们的史剧观念无不折射着外来思潮和时代氛围影响的辙痕.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剧作家多侧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历史只是作为他们驰骋自己创造理想的一个影子,时常是作品强烈的倾向性和社会功利性冲淡了历史真实的存在.三十年代,夏衍提出了历史剧创作的“联想说”,旨在寻找已往历史与当今现实容易引起联想的类似的因子,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四十年代,不仅是中国现代史剧创作走向高峰,也是现代史剧观念日趋成熟时期.表现在剧作家都普遍把历史真实作为实现作品功利价值和美学品格的基础,充分发挥艺术虚构功能,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古今共通历史精神.
其他文献
都说鲁迅小说思想深刻、意蕴丰厚,那么鲁迅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技巧抵达意义深度的呢?倘若"铁屋子"结构果真能够标示出鲁迅思想意识以及鲁迅小说文本思想意识的深度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的。 Mathematics comes from life and serves life. Many interesting math problems can be found ever
期刊
三岛由纪夫作为文化个体处在东西文化交锋面上,在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态度上体现出个性化特征.他采取的是兼容并收的吸收方式,以至于两种文化在他作品中形成一种冲突美.
本文主要从媒介的角度入手,综合运用文艺学、文化学、传播学和网络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对网络这一新兴的文学媒介进行了初步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旨在通过对网络媒介与文
中国与朝鲜半岛同属东亚文化圈,自古以来,中国与朝鲜半岛始终保持着广泛而紧密的文化、文学交流。从三国时期开始,朝鲜半岛的统治者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吸纳中国文化,广泛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