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发展中的法律移植问题——以清末修律为研究对象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ba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发展中的法律移植模式曾经对中国清朝晚期法制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中国传统法律的解体及其近代化历程的启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清末法律发展中的法律移植现象的解读,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把我国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提供借鉴价值。本文除引言外,共分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法律发展中法律移植的概念、必要性、必然性,及其类型。  第二部分陈述清末修律中法律移植的现象。主要就清末法律移植的原因、特点、内容及不足进行阐述。晚清政府法律移植型变革法制的原因主要是外来因素的影响;其移植的特点主要是以学习翻译当时外国的先进法律(包括法典与理论)为基础,以外国的现成法典为蓝本修订法律;其在当时社会现状下进行法律移植具有明显的不足与缺陷。  第三部分是中国晚清政府法律移植型变革的反思。探讨引起法律移植的深层次原因及法律移植型变革在今后法制发展中长久存在的必然性。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如何正确处理有关法律移植的问题。
其他文献
品格证据是指为证明某些诉讼参与人的品格或品格特征的证据。根据证明对象的不同,它包括被告人的品格证据、证人品格证据以及被害人的品格证据;根据证明内容的不同,它又分为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全面振兴的一项大计,各国都将发展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我国却长期存在着公办教育一枝独秀,民办教育发展不足的状况。虽然我们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实施细则等,但这些法律却存在着诸多缺陷,并没有达到“促进”的立法宗旨。这些现实困境致使很多兴盛一时的民办学校纷纷倒闭,民办教育进退维谷。众所周知,民办教育承担着扩充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涵、完善教育体制等
作为保证消费者及公共利益免受安全危害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救济方式的产品召回制度,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日本等都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
对外援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重要政治、经济现象,活跃在对外援助舞台上的既有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还有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