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铜柔性变厚度微轧制尺寸效应与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辽宁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精密电子设备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在市场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微型零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由于尺寸的小型化带来了微成形领域中特殊的各种尺寸效应等问题,导致微轧制技术未能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出预想的效果,限制了柔性变厚度微轧制技术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柔性变厚度微轧制中存在的尺寸效应进行研究。本文通过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厚度为0.1mm、0.2mm和0.3mm的纯铜试样,研究尺寸效应对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柔性变厚度微轧制实验和透射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尺寸效应对纯铜变形能力和位错密度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当退火温度为500℃时,晶粒生长速率几乎相等。随着退火温度逐渐升高,试样间的晶粒尺寸差异增加,厚度为0.3mm的纯铜薄板的晶粒生长速率最大;(2)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或厚度的减小,纯铜的延伸率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晶粒尺寸和厚度对纯铜的断裂机制有重要影响,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或厚度的减小,试样的断裂机制由混合断裂方式转变为滑移断裂;(3)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或厚度的减小,轧件边部不均匀变形增加,边部凸起越来越明显,宽展不均匀增加,材料的塑性越不稳定;轧制力逐渐减小,而轧制力标准差明显增大,表明轧制力不稳定性增加;(4)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晶粒沿轧制方向被拉长,当晶粒增大到211μm时,晶粒呈连续层状结构;由轧制厚区到轧制薄区,随着压下率的增大,晶粒取向逐渐形成择优取向被压扁拉长,沿轧制方向呈现出片层状结构;(5)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晶界处塞积的位错密度逐渐降低,位错偏聚现象不明显;随着应变量的增大,在纯铜的晶粒内部出现了亚晶组织;随着试样厚度的增大,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位错密度变大,位错缠结越来越严重,所需的变形力更大;(6)随着晶粒尺寸的不断增大,材料的延伸率和抗拉强度逐渐下降;试样的延伸率随着厚度的减小而逐渐变小,厚度为0.059mm的试样的抗拉强度最大,而厚度为0.131mm的抗拉强度最低。所有轧后试样的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中间断裂面韧窝数量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或轧件厚度的减小而减小,韧性变差。
其他文献
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醋氨酚(APAP)又称对乙酰氨基酚,其过量使用已成为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STA1)是II相药物代谢酶,能促进谷胱甘肽与有毒代谢物结合并排出体外,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肝细胞核因子-1(HNF-1)是肝脏特异性转录蛋白的成员之一,对于肝脏生长发育水平和代谢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是一种优良的天敌资源,在自然界中能显著控制多种昆虫种群数量。在豚草发生区,发现豚草的气味能驱避大草蛉,对豚草天敌广聚萤叶甲起到了保护作用。为了探明豚草挥发物对大草蛉的行为调控作用。本研究中,通过大草蛉对豚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及行为学检测,筛选出对大草蛉成虫有趋向作用的豚草气味化合物。同时对大草蛉转录组进行了测序,从中鉴定得到37个ORs并检测
冷连轧机组作为高效的板带生产机组,具有设备众多、控制过程复杂的特点,该机组的厚度和张力控制技术是冷轧生产中系统性极强、精度要求极高的综合性技术。本文以某酸洗冷连轧
随着国防科技、精密制造等领域中装置向着精密、超精密化发展,镜面偏转装置被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国防科技上应用的能获得高速,低电压激励的光束偏转装置,高速扫描仪以及天文望
茶油又名油茶籽油,是能够与橄榄油相媲美的高档健康食用植物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茶油认识的逐渐深入,近年来茶油品质及功能的研
研究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危害极大。据统计,2018年全球食管癌的新发病例约为57万人,发病率居第7位,死亡的人数约为51万,
为了安全高效的回采含水层下急倾斜矿体[1;2],必须确定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和回采方案,确保回采引起的导水裂隙带[3;4]不贯穿采场顶板上覆岩层的隔水层。因此,本论文采用现场
近年来,不断追求较高的稳定性、快速的反应性以及可控的时空性的生物正交反应已成为化学生物学发展的热点。本论文提出了pH诱导和释放的反式-环庚烯与四嗪的逆电子需求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IEDDA)。不同于经典环张力驱动的生物正交反应,采用“诱发-释放-结合”反应模型,即反式-环庚烯在一定pH条件的诱发下,从双环[4.1.0]庚烷亚硝基脲衍生物中原位释放出来,与四嗪结合发生逆电子需求Diel
关于汉语动宾搭配的转喻与隐喻研究前人已经有了颇多建树,但在自省的研究之外,还需要一些实证的证据来对理论的客观性进行探讨。本文在经过关于转喻和隐喻实验研究中的模型理论和实验范式的考察以及影响因素的控制以后,选取了30名被试,采用K.Ledoux et al.(2007);Qingrong Chen et al.(2013)所使用的启动范式,对汉语动宾搭配的转喻理解和隐喻理解进行研究,同时参照Zih-
李超代数的局部超导子一直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复数域上的例外李超代数p(n)和模型线状李超代数的局部超导子.首先本文研究了p(n)的局部超导子代数,得出当n≥3时,p(n)的每一个局部超导子都是超导子;其次本文利用超导子与局部超导子的定义以及模型线状李超代数的阶化结构,通过对关键性元素的计算得出了模型线状李超代数的超导子代数与局部超导子代数的具体形式,本文给出了模型线状李超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