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的优化研究 ——基于公共政策过程的分析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悠久的民间办学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民办高等教育虽然短暂消失,又在改革开放以后再次兴起,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当前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几经调整但仍有短板,显示除对政策内容进行技术性优化外,还应当对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的进行优化,改善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生成机制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提高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的运作效率。本文选择以公共政策周期理论为分析框架,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周期分解为议题确立阶段、政策制定阶段、政策执行阶段、政策评估阶段和政策调整阶段;以系统论为优化理论,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分为决策子系统、执行子系统、评估子系统、信息子系统和反馈子系统;仔细分析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在不同政策阶段的运行情况,考察各子系统间、子系统与政策客体间、政策系统整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公共政策过程理论为分析视角阐述各阶段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各政策子系统、政策客体的行为逻辑,最后提出使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在各政策阶段更好运行的优化建议。在议题确立阶段主要问题是话语权失衡,决策子系统掌握了最有效力的问题提出路径,政策客体虽然有话语权利但缺乏话语权力,导致政策问题构建偏离公共性,不能真实反映最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在政策制定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制定效能不高,决策子系统没有明确的政策制定理念,在自利性推动下制定出的政策方案系统性不足,缺乏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思路和规划,而决策子系统封闭性又使政策客体难以实质性介入政策制定过程,反而为一些利益群体误导政策走向提供了便利,导致政策方案质量不高;在政策执行阶段,由于政策方案部分偏离了政策客体需求和客观环境,决策子系统的政策承诺难以得到执行子系统的全面落实,而执行子系统缺乏政治激励、执行工具、财政资源,对政策存在选择性执行,导致政策虽然在个别地区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全国范围普遍执行效能不高;在政策评估阶段,评估子系统独立性不足,评估功能分散,没有强制政策评估程序,导致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周期不完整;在政策调整阶段,由于缺乏独立可靠的政策评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议题在决策子系统顺位较低,决策人员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有待深化,利益群体担心利益受损阻碍政策调整,三个因素导致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调整频率较低,实质性调整非常困难。由于上述问题,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不能达到最优运行状态,政策输出质量不稳定,政策系统运行不健康,政策效能不理想,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优化的最终目标应当是使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具有自我完善、自我修复、自我调适的能力,对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的优化要以构建完整、效率的政策周期为目标,优化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在各个政策阶段的运行效率和互动关系。在议题确立阶段,要让政策议题回归公共性,为此要完善决策子系统政策问题构建能力、合理分配问题提出话语权力、缩短议程设置时间。在政策制定阶段,要提高政策方案的质量,为此决策子系统要明确政策制定理念、提升科学决策能力、提高决策过程民主性,同时信息子系统要优化决策支持能力。在政策执行阶段,要构建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为此要厘清决策子系统和执行子系统和权责分工,调动执行子系统执行意愿、配置财政资源、提升执行能力,建设地方民办高等教育外部共同治理机制,同时执行子系统也需要明确执行导向,促进宏观政策“自下而上”改变。在政策评估阶段,要补齐当前缺失的政策评估环节,为此要建立能独立开展评估活动的评估子系统,推动强制评估制度,为独立的评估子系统赋权,最后在技术层面完善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评估的评估范式和评估技术,为独立的评估子系统赋能。在政策调整阶段,要提高政策调整的速度和质量,为此要建立可以预见的政策调整路线图,建立合理的政策补偿机制,优化反馈子系统的运行机制。除了在各政策阶段优化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外,还要认识到目前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管理职能的科层制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已经难以应对民办高等教育中的多元化利益格局,因此还需要按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思想,引入政策网络机制对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系统进行整体性优化,为此要构建规范的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网络来为政策系统注入活力,弥补政策系统能力和意愿上的不足。构建规范的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网络需要完成建立扁平化的政策网络结构、实现政策网络内的政策信息透明、提升政策网络整合力三个优化任务。
其他文献
规划许可对空间利益的分配,既关涉许可相对人的财产性利益,也直接影响许可项目周边区域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公共生活。以私法上的相邻权作为规划许可诉讼的权利保护基础,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随着空间利益调整由私法上的产权法让位于以规划许可为核心的公法机制,空间利益也从反射利益演变为一种独立的值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因应城市空间的复合空间属性,规划许可诉讼的保护法益,应当超越私法上的相邻权,迈向公法上的
详细研究了ESD脉冲对GaAs金属-半导体结构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GaAs MES器件在大于-50V的负ESD脉冲下Ids-Vds特性严重退化,而在+250~+1000V大范围内的正脉冲下,Ids-Vds特性只有微小变化。结果还表明,ESD敏感性与“人体电路”的放电电容和介质周围的环境温度有关。假设了两种与所加脉冲极性有关的失效机理,它们决定了器件受静电应力而引起的退化程度。
期刊
【研究目的】黄铁矿是庞家河金矿床最常见的金属矿物,也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其标型特征蕴藏着丰富的地质信息。【研究方法】本文选取矿区东段新发现的Ⅳ-2号矿体黄铁矿的形态标型、热电性标型和成分标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发现该矿体黄铁矿晶体形态以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为主,具有高砷、亏铁和硫的特点,ω(Fe)/ω(S+As)平均值为0.860,ω(Co)/ω(Ni)比值主要集中1~10之间。【结论
为了形成对水污染的有效控制,精确掌握水质状况,提升自动监测技术水平,对比了水质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技术,对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具体运用、监测效益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增加监测范围,构建动态监测机制,加强监测数据管理,以提升水质监测效率与质量,增强水环境保护成效。
河北省滦南县铁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投入勘查,截止到2011年在-900~-1 150 m标高以上已探明资源量10.52亿t,为冀东一处特大型铁矿。该铁矿赋存于新太古代滦县岩群中,为沉积变质改造型矿床,单层矿体厚度及延伸大、产状稳定,深部及外围仍有较大的找矿前景。针对以往勘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对其铁矿成矿条件进行了概括,并对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
业已证明,砷化镓场效应晶体管的失效常常发生在较小的制造过程中造成的缺陷的部位上。可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检查去除有这些缺陷的器件。失效常常可用能量脉冲来探测,能量脉冲能使材料从局部区域冲出。由正或负脉冲所引起的失效有不同的特性:栅上的正脉冲倾向于引起紧靠栅键合压点处或栅电阻大的区的失效;负脉冲倾向于引起制造过程中造成的缺陷的失效。该损伤可能不至于使器件电性能变坏,但将严重地降低其寿命。
期刊
<正>大单元教学中持续化评价任务的设计是指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系列指向主题且持续化的评价任务,以求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有效学习。而评价任务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有效手段,能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和分析,也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测,及时发现课堂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方便查漏补缺。本文将研究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中持续化评价任务的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针对车道活载数值进行了提高,材料设计强度降低,高速公路改扩建原有空心板桥的承载力普遍不满足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JTG/T J21—201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通过校验系数来定性地说明桥梁结构潜在的承载能力,无法定量评价桥梁的承载能力。高速公路改扩建主要梁板技术状况评定等级是该部件能否利用的主要依据,京沪高速公路改扩建空心板通过总体技术状况评估
县域兴,乡村兴;产业兴,则县域兴。以浙江省62个县域单位为研究对象,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县域产业,通过构建县域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分层次、分产业测度了县域产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1)县域产业发展水平整体较稳定;(2)县域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东强西弱”特点;(3)城市之间县域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4)城市内部县域之间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5)分产业来看,不同城市、不同产业发展贡献度差异较大;(6)分
为借鉴学习国外在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方面的新做法,该文基于一个桥梁示例,就中美相关养护规程中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的对比,并从基础病害数据、指标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等方面分析其异同点,可为桥梁的技术状况评定提供一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