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钱子碱脂质体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钱子碱(brucine,即布鲁生)是中药马钱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同时还能镇痛、抗炎、调节免疫活性。但是由于其毒性大,半衰期较短的缺点,限制了临床应用。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载体,可以明显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体内组织分布,达到靶向和缓释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已运用马钱子碱脂质体喷雾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其脂质体存在包封率低,成本高的缺点,因此本研究以马钱子的主要药效成分同时也是其毒性成分的马钱子碱为对象,制备体内药物动力学性质更好的马钱子碱脂质体,并设计采用复合磷脂脂质体新技术提高其载药量与稳定性,初步研究了相关机制。   为了控制脂质体的质量,本文建立了测定脂质体中马钱子碱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测定包封率的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该方法能准确检测脂质体中马钱子碱的含量和脂质体的包封率。   为了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本文对其制备处方和工艺因素进行了考察。单因素考察了磷脂和胆固醇的用量、硫酸铵浓度、乙醇的体积,探头超声的次数、载药温度时间等的影响,优化了处方工艺。在此处方工艺下制备的马钱子碱脂质体在药物浓度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药脂比为0.14的马钱子碱脂质体包封率为80.48%,大大提高了脂质体的载药量。   本文对马钱子碱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比较,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马钱子碱浓度,采用3p97软件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马钱子碱脂质体大鼠尾静脉单次给药符合三室模型,而游离马钱子碱溶液符合二室模型。与游离药物体相比,马钱子碱脂质体AUC为游离溶液的3.75倍,T1/2β延长了4.5倍;CL、MRT等其他药物动力学参数也有显著改善。所以马钱子碱脂质体具有比溶液更为理想的药物动力学性质。   为进一步提高马钱子碱脂质体的载药效果,本文研究了复合磷脂脂质体。通过磷脂组成和比例等因素的考察确定了马钱子碱复合磷脂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对马钱子碱大豆磷脂脂质体,氢化大豆磷脂脂质体和复合磷脂脂质体的粒径、电位等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磷脂组成对马钱子碱脂质体的粒径和电位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考察了磷脂组成对脂质体载药量的影响,在保证包封率符合药典规定的80%标准的情况下复合磷脂脂质体的载药量达到了大豆磷脂脂质体和氢化磷脂脂质体的2倍。通过渗漏率实验及存放稳定性实验研究了三种磷脂脂质体稳定性的差别。复合磷脂脂质体稳定性虽不如氢化大豆磷脂脂质体,但不同载药量的复合磷脂脂质体稳定性均高于大豆磷脂脂质体。   本文考察了不同磷脂组成对马钱子碱脂质体释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血清或血浆时大豆磷脂脂质体、氢化磷脂脂质体和复合磷脂脂质600min的释放率均小于4%差别不明显,加入血清或血浆后,复合磷脂脂质体的释放率明显慢于大豆磷脂脂质体;且载药量对其释放速率影响不大。   本文通过空白脂质体透析液中钱离子浓度的测定,磷脂氧化程度两方面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复合磷脂脂质体提高载药量与稳定性的机制,以期为将来复合磷脂脂质体的深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学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由于具有无损伤、快速、高灵敏度并且能实现分子结构水平检测的优点在细菌等生物样品的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利于实际复杂体系的检测。SERS基底的构建是获得SERS增强信号的关键。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大面积均匀多孔的纳米金整体柱SERS基底,并将其用于微生物的SERS检测,避免了传统检测方法复杂、耗时、检测灵敏度低的缺点,在细菌传染性疾病检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
目的:分析卷柏中单体化合物,观察其对V79细胞和BALB/c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为探讨卷柏抗辐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1.利用CCK-8法和Gimsa染色观察(1-8Gy)60COγ射线
不同比例的黄连—吴茱萸药对具有不同的药效,但其物质基础和配伍机理尚未阐明,本研究以化学成分的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为主线,采用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统的研究了药对在体外的化学成分及其溶出变化,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和代谢产物,为从化学成分的角度阐明配伍机理提供依据。1.黄连—吴茱萸药对主要成分的研究采用U6(6~3*3)均匀设计表安排实验,以17个色谱峰和小檗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化了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