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ua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指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的产生是股票市场规模扩大、投资理念改变和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它是以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为交易标的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具有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等功能。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股票市场的发展程度为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创造了基本条件;其次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加快,开放式基金、社保资金和QFII资金不断进入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不断增加,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者成熟度不断提升;同时上市公司逐渐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营业绩良好,股票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迈上一个新的高度,相应要求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向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了股指期货交易,作为重要的金融衍生品种,股指期货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结构,管理市场系统风险,加快金融市场国际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股指期货在我国的推出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模拟运行和反复论证。人们探讨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推出股指期货会给我国的股票市场运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论文以此为研究课题。  国内外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价格变化与信息流变化密切相关,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会影响股票市场上的信息流动,通过增加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改变交易者得到的信息量来影响市场对价格变化的预期。我国股票市场经常出现剧烈波动,系统性风险非常大。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会使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更加剧烈还是更加平稳?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会直接影响股指期货的发展方向和监管方向。因此本论文的第一个研究方向为股指期货对现货价格波动的影响。  在一个无摩擦、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会立即、完全地用于确定证券的市场价格,因此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运行应该是同步相关的。但是由于存在交易成本等市场摩擦,以及受到市场微观结构的影响,不同市场对信息的反映速度和处理过程存在差异。大量研究发现股指期货与股票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领先与滞后关系。理论上来说,能够提供更大流动性、更低交易成本和更少限制的那个市场容易在价格发现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市场上同期的股指期货价格和标的指数价格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信息更容易在哪个市场上传播和反映,哪个市场在价格发现中起主要作用?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两个市场上的信息效率和互动关系。因此本论文的第二个研究方向为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价格发现过程。  论文以我国在2010年4月16日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标的指数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4月16日至2011年2月1日的日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多种实证方法考察股指期货交易的开展会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具体包括股指期货对标的指数价格波动的影响和股指期货与标的指数之间的价格发现过程。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明股指期货交易如何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信息流动并反映到股票价格中,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价格形成和信息流动是怎样的,为股指期货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与股票市场的互动联系提供实证证据和理论说明,并有助于我们寻找市场运行中的不足之处和改善方式,指导两个市场在今后更好的良性互动。  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第一章为导论,首先从实践需要和理论基础两个方面提出将要研究的问题;其次针对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价格联系这两个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进行文献综述,这部分文献综述主要侧重于各种研究之间的关联和理论脉络,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在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实证研究部分,会对具体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接着对如何构造一系列时期比较长、同时又具有研究价值的股指期货数据序列进行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  (2)第二章和第三章对股指期货的运行基础进行分析。  第二章侧重对股指期货的市场和制度基础进行论述。分析和比较股指期货的市场基础、制度基础、主要交易制度以及类似产品,归纳股指期货的主要优势。  在对股指期货市场基础的分析中,详细归纳了不同种类股指期货的发展演进,包括最初以泛市场指数为标的,逐渐发展到以市场不同部门和类别的指数为标的,同种标的指数有不同的合约乘数、不同的标价货币,采用非本国市场股票指数为标的,以及各种创新的非传统股指期货合约,比如客户定制的股指期货合约、以ETFs和指数基金为标的的期货合约和以股票指数的交易战略和收益为标的的期货合约。这些信息可以为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在未来开发新的交易品种提供参考。  在对股指期货制度基础的分析中,详细比较分析了中美不同的交易制度,包括交易保证金和逐日盯市、现金结算和最后结算价格、价格限制和头寸限制、交易时间和电子化交易、结算机构和结算保证金等制度设计,特别是对目前美国主要股指期货合约不采用收盘时的价格作为最后结算价以及编制特别开盘报价(Special Opening Quotation,SOQ)作为最后结算价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可以为我国的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第三章侧重对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联系的机制和技术进行论述。期货交易可以增加信息传递到现货价格中的途径,通过改变交易者获得的信息量来影响他们对价格的预期和交易行为,从而影响市场价格的波动。这部分对股指期货影响现货价格波动的分析构成第四章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其次对本质相同、形式不同的金融工具之间的套利机制进行了论述,然后详细梳理和汇总了股指期货定价的各种模型,包括标准的持有成本模型,考虑股利和税收的定价模型,利率为随机变量的定价模型以及不完善市场中的定价模型。  但是在实际市场运行中,往往不能实现公平价格联系,一方面表现为股指期货的市场价格倾向于偏离模型计算的理论价格,另一方面表现为股指期货的市场价格与现货的市场价格并不是同期即刻相关的,两者之间倾向于存在领先与滞后的关系,也即一个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可以成为另一个市场上资产价格的参考标准。研究者认为新信息是通过信息灵通交易者的交易行为逐步向市场披露的。由于存在市场摩擦、微观结构不同、信息非同步以及资产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等各种原因,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发现是不同步的。如果信息灵通的交易者更倾向于使用一个市场来进行交易,披露他们拥有的私人信息,那么这个市场上的价格就会倾向于领先和引导其他市场上的价格,从而使不同市场之间存在价格上的领先与滞后现象。这部分对价格发现过程的分析构成第五章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3)第四章和第五章针对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第四章采用三种实证方法检验我国市场上股指期货对现货价格波动的影响情况。采用的实证方法包括:股指收益率的自相关性检验,GJR-GARCH和GARCH模型对股指价格波动性的检验,以及Stock-Watson(2002)的非事实系数结构和新息方差检验。不同实证方法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市场上,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并不会使标的指数的价格波动变得更加不稳定,虽然显著性水平有限,但是存在使指数价格波动减小的证据,重要的是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标的指数价格反映信息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其中,采用Stock-Watson方法检验在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前后,标的指数是否发生了模型系数结构和新息方差的变化是本论文的一个方法创新。Stock-Watson测试结果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没有使指数的价格行为发生结构性改变,相反有一些证据表明,市场信息冲击引起的指数价格新息方差略有降低。  第五章采用三种实证方法检验我国市场上股指期货与指数现货之间的价格发现过程。采用的实证方法包括: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AR-Granger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Geweke频率分解方法。不同实证方法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市场上,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联系,两个市场上的价格同步性很显著,信息在现货市场上传播和反映的速度相对更快一些,因此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更强,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影响比相反方向的影响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其中,采用Geweke频率分解方法在时间维度上分析两个价格向量之间的反馈关系是本论文的一个方法创新。Geweke方法发现,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对外部影响主要作出瞬时同步反应,两个市场之间确实存在双向的反馈关系,相互之间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短期,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而且持续到中长期,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较小,在长期没有影响。  (4)第六章为结论。首先从流动性、波动性和透明度等市场特征出发,对我国现阶段股指期货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股指期货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流动性方面,当月合约交易最为活跃,但是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市场上的买卖价差比较大,一定价位上的限制订单数量比较少,流动性还有待提高。特殊的是,合约日持仓量与日成交量的比率远远小于其他市场上的情况,比如 CME的电子小型股指期货市场,这意味着我国市场上的股指期货交易更倾向于短期投机交易而非较长期的套期保值交易。  在波动性方面,无论是静态的标准差指标还是动态的条件方差指标,数据显示股指期货价格的波动性比较平稳,意味着市场运行比较稳健,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价格风险。但也有可能市场还没有充分运作起来,市场价格反映和整合信息的效率有限。因为从理论上说价格波动和信息流动密切相关,一定的价格波动反映市场整合信息的效率比较高。  在透明度方面,股指期货的电子交易平台和实时报价系统能够让交易者及时获悉价格信息和执行交易,同时交易者主要以分析市场普遍的系统性信息为主,公司特定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分散了,因此无论从交易机制还是从市场信息方面来说,股指期货市场的透明度情况比较好。  最后,论文针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学习离岸市场的先进经验,争取价格领导地位;加快市场建设,开发更多的股指期货产品;加强股指期货市场的基础性建设以及鼓励相关金融产品的发展。  本论文主要的创新有:  (1)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对标的指数市场的影响,包括对指数价格波动性的影响和两个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过程。选用了最新的股指期货交易数据与指数数据,涵盖一定时期。目前已有的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仿真交易数据与短期高频数据,尚未发现类似数据的研究。  (2)论文进行了方法创新。首次采用Stock-Watson方法检验在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前后,标的指数是否发生了模型系数结构和新息方差的变化;首次采用Geweke频率分解方法在时间维度上分析两个价格向量之间的反馈关系。尚未发现同主题的已发表论文采用这两种方法。  (3)实证结果发现股指期货交易会提高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信息效率,没有证据显示会加剧现货价格波动的不稳定性;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之间的价格同步性很显著,相对来说,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作用更主导一些。结论支持和倡议股指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更好的发挥价格发现功能。  (4)从流动性、波动性和透明度等方面对我国现阶段股指期货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我国市场上的股指期货交易更倾向于短期投机而非较长期的套期保值,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反映和整合信息的效率有限。  (5)系统归纳了国外先进市场上不同种类股指期货产品的发展脉络,为我国开发更多的股指期货产品提供参考信息。对中美主要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汇总和说明了美国一些比较好的制度实践。详细梳理和汇总了股指期货定价的各种模型,可以为研究我国市场上股指期货的定价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论文需要完善及继续研究的方面包括:  (1)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分析我国股指期货在微观市场结构和交易机制方面的独特性,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和股指期货市场自身的运行情况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说明解释。  (2)针对我国股指期货在本国市场和离岸市场上的运行情况进行制度性比较研究,为同类产品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发现过程提供实证证据,从而为如何使本国市场成为定价中心提供指导。  (3)以股指期货和标的指数的日内高频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提供两个市场上日内价格发现情况的实证证据。
其他文献
传统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他会评估将来不同结果的各种可能性,然后最大化其期望效用,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基于效用价值论和完全理性假设的现代金融学,运用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经济关系日益复杂,不仅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而且加剧了风险损失的严重程度。这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不仅研究企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区别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临床诊断依据及预后意义。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江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是有效率的,投资者无法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实现超额利润。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效市场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受到了强烈的挑战,金
风险资本主要投资于高成长性企业的创业期,其普通股证券尚未流通于公开市场交易。风险资本家提供创业企业私募资金,希望藉由企业未来的首次公开发行,或是被并购等金融运作活动取
划开一支火柴,炽热的焰火=250℃;吸燃一支烟,闪烁的烟尾=780℃飘落的烟灰,灼卷的宣纸=7000℃+;展開一张清朝字画=15℃,燃殆后的残存=183℃,炯然目光的凝视=7000℃+;深蓝色的
“外包”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79年。根据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1979年Jound of Royel Society of Arts(vol。CXXVII)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及,“外包”特指英国汽车产业将工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现行大部分货币政策领域的研究实际上都集中在总体经济上,而较少关注更为细分一些的环节,如区域性以及产业性。然而笼统或是基于整体层面的货币政策不仅可能会没有起到调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