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中的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zw200512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的服务业,从改革开放至今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服务业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和扶持政策等约束,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虽然进步显著但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我国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现代服务业”一词,之后各级政府也接连出台了各类政策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政府之所以争相促进服务业政策的创新,其原因不但在于强化自身特色的发展,更在于利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同时这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之一。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既要把控服务业发展总方向,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阶段实时调整政策措施,还要考虑现代服务业中不同产业甚至个别企业的特殊性,一业一策,一事一议,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促进措施和政策创新。而政策的提出还只是政策创新的开始,政策从提出到实施到考核到终结,是一个整体的创新过程。然而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太快,政策创新在取得推动作用的同时又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克服困难合理构筑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在产业转型的巨浪中实现自身的突破,成为当今政府迫在眉睫之事。笔者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以政府职能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为依据,从服务业的缘起展开,从历史纵向对姑苏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调查问卷分析总结姑苏区政府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的成果,并整理政策创新的特点和作用,深入思考现代考服务业政策创新的发展,与欧盟、日本等服务业发达国家相比,从政策创新的执行和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当前的服务业政策创新从出台到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实效、应需、考核、机制、资源等不足。根据经济人假设、信息不对称、帕累托最优理论、资源有效性理论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建议,促进现代服务业政策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产业的不断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对用电检查的重要性、作用以及实施策略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与说明,探讨一下目前用电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措施。
近年来,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了全球数字服务平台和数字基础设施,从而出现了以电子传输为主要传输方式的数字产品,并随着通过跨境数据传输的数字产品范围不断扩大,全球数字贸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这一新型贸易模式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手段,并推动贸易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的贸易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贸易的发展,阻碍了跨境数据的流动和云计算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数字化信息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平台共享经济逐渐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和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赋能作为平台共享经济下的一种创新型价值创造手段,它借助于数字信息技术日益改变着传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赋能组织”作为新时代平台型企业演进的重要趋势,如何通过赋能实现价值创造逻辑重塑,进而帮助组织或平台把握发展机遇和创造市场优势。价值共创作为平台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