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视阈下的晚唐诗歌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dled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人的身体观在继承传统观念的同时具有自身特色。晚唐诗人迫于社会和时代的衰变,把视角更多地转向自身,关注自我。其身体观念主要体现在无可安顿的飘零感和身不由己的无奈感。这种观念加剧了他们对身体脆弱一面的认知,所以他们也在诗歌里着意描写“病态”之身。本文试结合晚唐文人的身体观念以及身体状况,分析晚唐诗歌身体书写的审美特征,揭示兼具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双重角色的“身体”在晚唐诗歌创作中的影响。首先,从视、听、触、味、嗅觉几个方面来考察诗人如何通过身体感知的方式来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在这一环节中呈现的是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双向互动的关系,包含了在感官机能运作条件下的主观对外部事物的认知和审美过程。比如,就肤觉方面来说,晚唐诗人对外界气温的变化感知十分敏锐,他们在创作中书写这种冷暖变化带给他们的感情和身体上的影响。晚唐期间,两唐书共载有十二条异常寒冷的天气现象。畏寒是晚唐诗歌触感描写的突出主题。其次,晚唐诗人对疾病的描写从生理层面跨越到心理、文化和社会层面,形成一种普遍的病态哀吟,后代论诗者对晚唐诗歌“衰飒”“体质清弱”的评价与此不无关系。疾病最直接的体现是畏寒、脸色暗黄、身形消瘦、食欲不振、乏力体虚等生理症状;这种生理上的病痛会对诗人的日常生活造成直接的影响。晚唐诗人对疾病的描写并未仅停留在对生理疼痛和日常生活的记录上,他们往往借“病”来隐喻社会和人生,表达主观情感,从而使疾病超越了生理层面的意义,与社会、文化、人生相联系,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现诗意之病,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晚唐诗歌里出现较多瘦弱的身体形象。最后,晚唐以衰老为主题的诗歌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他们或以衰老抒发离愁、孤独、失落之感;或以身体的“衰老”为由消极避世;或借身体的衰老感叹人生无所成就,尤以此类最多。身体的自然衰老是人类无可避免的生理现象,但是不管处于中年还是老年阶段,“衰老”成为晚唐诗人对自我形象的普遍定位。因此,“衰老”在晚唐诗歌中更多关涉社会与人生层面。“衰飒”一词已出现晚唐诗歌创作中,多指涉身体层面的衰老多病,尚未成为诗歌品评术语。明清论诗者对晚唐诗歌“衰飒”之论与此有渊源。
其他文献
党政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执政的主体,选好选准党政领导干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在深入分析我国选用党政领导干部失察失误的危害、表现形式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
台北荣民总医院神经再生中心郑宏志主任最近在该院介绍了一种人工颈椎间盘植入的新手术治疗颈椎病。传统的椎间盘手术是将突出部位椎间盘摘除,再将相邻椎间盘融合到一起,达到解除压迫和稳定脊柱的目的,就算手术成功,接受手术的那一节椎间盘从此就失去了作用,而其原本应负荷的重力及扭力,也会转移至其上下节增加了上下节椎间盘日后产生退化性病变的机会。
回忆起从1978年中学毕业参加高考,到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再到有机会走出国门,尔后对话于国际艺坛的人生经历,我不禁感恩于伟大的时代,感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感恩于党和人民的培养
报纸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对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82例经腹腔镜及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分型特征.结果根据病理分析,将子宫腺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成为决定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个人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阐述了知识管理的概念,探讨了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文章对织物的吸湿-排汗过程和汗液在织物中扩散的毛细效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确认改善织物的亲水性和增强织物中纤维间的毛细效应是提高织物吸湿-排汗功能的有效措施。在此基
《资本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分析与洞察的思想基础,是对古典经济社会现存情形的一种批判与完善,这种经济学思想对马克思的哲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
要实现内部专用网与Internet之间的安全访问;以及保护医院的机密信息不受黑客和工业间谍的入侵,医院网络需要配备防火墙。本文具体介绍了防火墙的配置,以及它在实现网络安全
目的:通过观察踝关节扳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VAS评分、肿胀度、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及踝关节中医症候疗效评定的影响,观察及分析踝关节扳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