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社会生活走出传统,从现代过渡到后现代,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展示日益重要,身体已经和自我、个体表现密切联系起来。移动互联网上以身体呈现为代表的自我表达文化与正在崛起的中国式个体化相互碰撞,互相推动。论文对500位城市男女在移动社交平台上的身体呈现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以身体为载体的自我表达主要发生在熟人环境中;经常性使用该表达方式的个体在人群中仍为少数;通常情况下,个体较为在意他人看法,会有意识地对图像进行选择、控制和编码,精心构筑自己的虚拟身体形象。同样,人们对身体影像较感兴趣。虚拟身体呈现频率主要受到自我表达习惯的影响。他人的关注具有鼓舞作用。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意外收获,被唤起的“在场”他人的“注意力”,以及由“注意力”所交换的认可、自我满足是个体持续将自我形象展示在移动社交平台上的重要动力。个体身体条件的优势对身体呈现频率的高低不具直接影响。性别、教育程度对此影响式微,世代间无差异。在主观上,个体的虚拟身体呈现开始走向自我关怀,女性表现尤其明显。个体化意识对此具有关键影响。个体化意识越明显的个体,越具有自我关怀意识。相较于女性,男性的身体呈现更以展示外在身体,寻求社交为目的,更具有表演性。个体对自我虚拟形象评价总体呈满意趋势,并认为虚拟身体是自己“真实”的身体。虚拟身体形象的满意度受到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其中,个体化意识在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影响个体对自我虚拟身体的评价。虽然虚拟身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美化身体,但外在身体条件的优势仍具传递性。客观身体较有吸引力的个体更可能满意自己的虚拟身体。不过外在身体条件也仅限于对虚拟形象自我图示的影响,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个体在网络中身体呈现的行为倾向和意图。本文认为目前移动社交平台上的个人身体展演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个体化趋势。以自我身体为主体的展示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表达。经过精心地生活场景选择,技巧性地拍摄控制和数字化身体修饰技术的助力,个体有意识地构筑起审美化的身体,营造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意味。它是当代中国“自我文化”、“自我表达文化”兴起的重要体现。这些身体图像的记录,在客观上建立起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觉志。事实上,个体也开始具有以身体为载体叙述个人经历,表达情绪、观点和态度的想法,而这正是走向自我理解、自我认知的道路。主观个体化进程与此观念相互推动,互为因果。此外,传统关于性别与身体的规约和想象开始打破:男性身体走向展示,女性身体亦开始寻求突破外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