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跳高曾是我国的一个优势田径运动项目。我国有三人五次分别采用三种过杆技术打破世界纪录的历史。为了对当前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摆动技术上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采用三维摄像技术,运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对参加2006年5月在广东肇庆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男子跳高决赛前六名运动员进行现场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依据田径技术原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和两臂摆动技术进行研究,力图找出运动员在摆动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其它国内外优秀选手的差距,做出正确的技术诊断,为我国跳高的运动训练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本文研究对象摆动腿在助跑倒一步支撑过程的蹬伸阶段,其蹬伸的速度、时机和幅度等运动学特征对摆动动作和起跳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2.在摆动腿着地瞬间,本文研究对象身体重心距摆动腿着地点的水平距离较大,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重心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研究对象摆动腿膝关节缓冲幅度过大,水平速度的损失较为严重;摆动腿蹬离地面瞬间膝、踝关节最大角速度差别较大,膝关节伸展不充分,导致助跑水平速度损失明显。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幅度以及上摆幅度、摆动角速度都较小,从而影响起跳腿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H1值。 3.本文研究对象双臂的摆动平均垂直速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助跑弧线内侧臂摆动速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说明本文研究对象内侧臂摆动速度较小;助跑弧线外侧臂摆动速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4.起跳阶段,本文研究对象双臂和摆动腿的摆动幅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较低,腿臂摆动的配合动作不够协调、同步,影响了起跳腿离地时的垂直速度,降低了起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