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宦官与佛教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fl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宦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宦官在宫廷内侍奉皇族,与君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唐代宦官在佛教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宦官活跃于内廷,他们与皇帝的关系甚为密切,因而,其宗教信仰就不会是纯粹的个人行为,必然与皇帝,甚而与整个朝廷政局都有重大关系。本文试图探讨唐代宦官集团的佛教信仰情况及其与朝廷大政的关系。唐代宦官奉佛者甚众。在传统文献和墓志中,常常可以见到唐代宦官奉佛事迹的记载,包括建寺造像、起塔、建经幢等活动。这些活动,由于有大宦官的积极参与和推动,对宦官奉佛的影响相当深远。推究其原因,佛典教理的吸引、唐代的社会浓厚的佛教氛围和宦官的家庭出身等,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宦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宦官奉佛的动力和成因。宦官奉佛与唐朝政治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宦官在佛教信仰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随着其自身权势的扩展,又逐渐对唐朝政治造成了一定影响。中唐以后,朝廷在京师设置了功德使,宦官通过担任功德使等职务,直接插手佛教事务的管理,攫取了宗教管理权,而宦官与朝廷的紧张关系,集中爆发于会昌法难。除此之外,唐代宦官与僧人之间也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出纳帝命和宗教信仰的需要,宦官与僧人尤其是高僧的接触逐渐频繁,关系也逐渐密切。他们深入译场、供养家僧、参禅问道、推荐僧人至京城寺院、在重大政治事件中保护僧人等,在这种与僧人的密切接触中,宦官不仅为自己的信仰带来便利,而且必然会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所有的便利条件为僧人提供方便。除此以外,宦官对佛教的护持,还有政治和经济上的好处。因此,宦官通过与僧人的接触也间接地影响了佛教的发展。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对文化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全国各地掀起一股股建设博物馆的“热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博物馆建设更是进入了“黄金时代”,一座座现
目前,在我国虽然从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的人很多,但他们的研究工作或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进程和影响力上,或停留在基本史实的考察和一般性的介绍层
本文主要考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满汉臣工的磨合进程和相关问题。顺康雍三朝是清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统治阶层的主体和国家、社会管理者的满汉臣工,在此过程中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