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有序微结构的构筑及其浸润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表面浸润性由于其广阔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价值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构建具有特殊微观几何形状的粗糙结构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有序微结构所产生的多功能性表面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论文对几种有序微结构表面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多功能化的薄膜。本论文分别构筑了:(1)三维有序聚苯乙烯蛋白石结构、(2)三维有序多孔反蛋白石结构、(3)二维有序阵列偶氮苯纳米管等多种有序微结构表面,并对其浸润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本论文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三维有序聚苯乙烯光子晶体薄膜,该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显示出鲜艳的结构颜色;并且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可达到高度疏水性。从理论及实验上研究了三维有序微球结构对光子晶体光学性能及表面浸润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控制微球直径可以对光子带隙进行有效的调控。   2.采用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了三维有序多孔的反蛋白石结构,利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首次将具有光响应性的偶氮苯单层膜修饰在光子晶体表面,实现了浸润性的可逆转变,而单层膜的修饰不会影响光子晶体的光子禁带。研究表明,反蛋白石结构中的有序单分散空气球不但产生结构颜色,并且对于刺激诱导的接触角转变起到放大效应。研究了光子晶体空气孔径大小和浸润性变化的关系。   3.采用模板浸润法制备了二维有序阵列偶氮苯纳米管膜,该薄膜不但超疏水而且对水滴具有很强的粘滞力。在偏振光照射下,偶氮苯纳米管能沿偏振方向发生形变,从而带来接触角和粘滞力的相应变化。研究了模板孔径对纳米管形貌和性质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纳米管膜发生形变的原因及接触角和粘滞力变化的原因。
其他文献
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人工受体,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它一般作为化学传感器的分子识别膜。这种化学传感体系通常是基于这以下的原理:分析物吸附在分子印迹膜上,在分子印迹膜的支撑物表面发生反应而给出相应的信号;或者分析物吸附在印迹膜上,并导致膜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达到传感的目的。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简便,经济,并适用于多种分子,因而,分子印迹聚合物已经成为传感器的理想识别元
本文本着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理念,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通过接枝聚合或接枝共聚合成了四种高吸水树脂
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及其对环境的巨大污染,使得开发和利用新型可再生替代的清洁能源—醇类化合物成为一种必然。但由于其热值较低,实验测定困难并受试验环境条件的限制,故研究醇类化合物的色谱保留值-结构-热值的关系,对选择分离条件以及探索色谱保留机理,对改善和提高这类化合物的热值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目前将量子化学和分子连接性指数两类参数同时运用于醇类化合物色谱保留值与结构的相关性研究、将量子化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具有药效缓和、副作用少的特点,经过数千年的医学实践证明确实有效。随着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及其制剂在世界范围内防病、治病作用被重新认识,并日益受
世纪之交,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我们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真正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代表、最广大人民
增容共混物,以增加界面粘接力,提高分散相结构和形态的稳定性,控制相形态的形成与演变是获得高性能聚合物合金新材料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所在。本论文就聚合物反应性增容以及共混过
计算化学的快速发展已经可以将理论计算广泛应用于各种比较复杂的体系中,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催化领域,长期以来有许多反应机理还不清楚,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同时对反应进行研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第四季度全新推出的大型纪录形态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该节目版权和模式收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这是湖南卫视继《变形计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影响,应尽量减少工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是一种来源广泛、廉价、无毒的最为丰富的碳资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
激光解吸激光后电离飞行时间质谱(LDPI-TOFMS)作为一种分子检测及成像的新兴技术,在检测灵敏度、空间分辨率及定量分析等方面脱颖而出,备受分析学家青睐。近年来分析学家一直致力在普适性软电离及高空间分辨上有所突破,但目前其空间分辨只能到低微米级。为此,本课题组研制了一种基于LDPI的新型离子源,通过引入音叉式原子力显微镜来控制纳米光纤尖端与样品间距离在10nm以内,进而将其空间分辨率推进到了亚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