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氟甲基苯氧基酞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酞菁是源于自然界中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类别之一。酞菁中心具有轴向的金属配位点,同时分子外围可引入众多不同类型的取代基团,因此其种类十分丰富,并且酞菁及其衍生物的应用领域众多,特别是作为现代有机电子器件中的活性成分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我们常通过改变金属以及取代基团的种类对酞菁分子进行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并加以应用。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系列单层自由酞菁以及金属酞菁配合物,研究其作为有机半导体薄层在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方面的应用。在微观上探索了分子结构、聚集形式、表面形貌与气体传感性质的关系,宏观上揭示中心金属以及三氟甲基苯氧取代基团对气体传感性质的影响,最终获得了几种性能优异的气体传感器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三氟甲基苯氧基取代自由酞菁自组装聚集体的有害气体传感器在本章中,我们成功的合成了两种四取代的自由酞菁H2Pc[β-O(4-CF3-Ph)4](1)和H2Pc[α-O(4-CF3-Ph)4](2)。三氟甲基苯氧取代基团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它在一些常见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二氯、三氯、四氢呋喃。我们通过低成本,易操作的液-液相转移的方法制备了两种聚集体。紫外可见光谱可知,经过自组装后的分子均以H聚集形式存在。SEM表明两者形成了5-4μm的一维(1D)带状形貌,β位上的取代位点使聚集体H2Pc[β-O(4-CF3-Ph)4](1)具有更大的尺寸,其较大的表面积有益于气体的吸附。从电化学测中得到H2Pc[β-O(4-CF3-Ph)4](1)的HOMO和LUMO能级为-5.40 V和-4.01 V,H2Pc[α-O(4-CF3-Ph)4](2)的HOMO和LUMO能级为-5.36 V和-4.02 V,均位于双极范围(-5.60,3.15)内,表明两者具有潜在的双极半导体性质。通过构建传感电极,在室温下对NO2和NH3进行检测,获得了具有不同检测能力的气体传感器。H2Pc[β-O(4-CF3-Ph)4](1)分别在500-900 ppb和4-24 ppm的浓度范围内显示出对NO2和NH3的线性响应,灵敏度高达10.8%ppm-1和0.015%ppm-1,理论检测限低至30 ppb和4 ppm。其中对NO2的检测能力优于国内年均NOx(NO2)排放的一级检测标准0.04mg/m~3(75 ppb),对NH3的检测能力优于国内的工业废氨排放标准(约10 ppm);器件H2Pc[α-O(4-CF3-Ph)4](2)分别在500-1250 ppb和6-30 ppm范围内表现出对NO2和NH3浓度的线性相关性,灵敏度分别高达4.40%ppm-1和0.11%ppm-1,理论检测限低至250 ppb和5.1 ppm,符合国内NO2排放的二级检测标准0.15 mg/m~3(约280 ppb)以及工业废氨的排放要求。结果表明,单层自由酞菁能够有效地识别并检测NO2和NH3,在有毒有害气体的高性能传感领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我们探索新型实用有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提供了新的思路。2.基于三氟甲基苯氧基取代金属酞菁配合物自组装聚集体的有害气体传感器在本章中,我们成功的合成了两种钴酞菁配合物Co Pc[β-O(4-CF3-Ph)4](3)和Co Pc[α-O(4-CF3-Ph)4](4)。通过XRD证明了前者具有更好的结晶性,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两种聚集体的吸收峰相比于非聚集态均发生红移,且红移程度(3)<(4),为J聚集模式,Co Pc[α-O(4-CF3-Ph)4](4)更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其形成的一维纳米棒堆积的更加紧密无序。根据I-V特性曲线得出Co Pc[β-O(4-CF3-Ph)4](3)和Co Pc[α-O(4-CF3-Ph)4](4)的电导率分别为4.04×10-4 S·cm-1和8.66×10-5 S·cm-1。Co Pc[β-O(4-CF3-Ph)4](4)更高的电导率归因于其棒状纳米结构排列有序,更有利于电荷的传输。气体传感性质测试表明后者具备更好检测能力,Co Pc[β-O(4-CF3-Ph)4](4)分别在20-100 ppb和4-24 ppm范围内显示出对NO2和NH3的响应,其中对NO2的灵敏度高达616%ppm-1,且理论检测极限低至3 ppb,是目前为止基于溶液自组装的酞菁基有机半导体NO2传感器件的最好结果。此外,它还可以检测0.4-2.4 ppm浓度的H2S,最低检测限低至100 ppb,有望被开发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硫化氢气体传感器。
其他文献
缓蚀剂负载型智能纳米容器在金属防腐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实现缓蚀剂的负载、封装以及响应释放。然而,目前所研究的缓蚀剂负载型智能纳米容器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缓蚀剂容易从纳米容器中自发泄露,导致缓蚀剂失去活性,造成缓蚀剂的浪费;另一方面智能纳米容器的对缓蚀剂的负载封装和响应释放需要安装复杂的纳米阀门,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中空介孔有机硅纳米容器(HMON)具有易于功能化、大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
学位
随着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类对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以及运输等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海洋出现溢油事故的危险逐年递增。因此,对海面溢油情况进行检测,为溢油处理提供更多数据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传统的卫星雷达等遥感检测技术由于只能在广阔海域应用,而人工辅助检测方法无法实时的反映溢油事故的进展,且对人力财力也需要较大的投入。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海湾、钻井平台等
学位
自成像效应(Talbot效应)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及应用价值,而艾里光束因其具有自聚焦,无衍射以及自弯曲等传播特性,而且自由空间中的艾里光束的叠加可以产生自成像效应。因此,对加速艾里光束具有调控作用的方法对其自成像效应同样具有调控作用。本文利用解析求解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研究了如何对艾里光束自成像效应进行调控。利用初始发射角以及动态线性势对基本艾里光束传播轨迹的调控作用,建立动态线性势下具有初
学位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人类所面临的两大亟需解决的问题,氢能由于其高能量密度的清洁能源,是替代高污染不可持续的化石能源的理想选择。电解水制氢则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氢气制备方法。电解水反应分为阳极析氧和阴极析氢反应,但是由于其较高的反应能垒,因此需要高效的催化剂来加速其反应的进行。贵金属如铂(Pt)、铱(Ir)、钌(Ru)等是目前已知最为高效的电解水催化剂,但由于其储量低,价格高等因素极大地限
学位
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的日益增长迫使人们发展有效的碳捕获技术来缓解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碳捕获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是一项具有前景的技术。设计与开发高效的碳捕获与分离材料是CCS技术的关键。二维纳米碳材料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稳定性好等优点在碳捕获与分离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功能化以及施加外界刺激可以有效地调控二维纳米碳材料中CO2捕获与
学位
反应吸附脱硫技术(RADS)对清洁汽柴油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汽柴油中的硫元素在燃烧时以二氧化硫的形式排出并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对汽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脱硫处理。RADS因其既能有效地降低硫含量又能选择性脱除含硫物质且不降低烯烃的含量而受到广泛关注。RADS金属活性中心不仅要有高的C-S键断裂活性,还要有较好的耐硫中毒性能和较强的维持辛烷值的能力。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i金属活性中心
学位
啦啦操项目是一项充满青春活力且具有强烈团队文化的新兴体育项目,在我国已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最初的发展基本都集中于大学校园内,在中小学开展的少之又少。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2013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合作推广普及啦啦操运动,2015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一校一球一操”政策,来推动啦啦操在我国中小学的开展。由于啦啦操运动是一项“自上而下”发展的项目,在推广过程中并不是想象中的顺利,仍存在着种种困难。因
学位
近年来,火山岩油气资源潜力逐渐被发掘,我国松辽盆地及新疆北部石炭系都有重要发现,但是对于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系统的研究仍然比较的缺乏。本文选定典型的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代表区块,准噶尔盆地东北缘陆梁隆起的滴南凸起上的滴A和滴B井区,综合运用钻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等,结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等技术和方法,在火山岩岩性识别和划分基础上,研究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对火山岩储层进行分类,刻画火山岩
学位
报纸
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两大严峻的问题使得寻找无污染、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成为重中之重。氢能由于其含量丰富、绿色无污染且具有可持续的特点,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而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实现氢能大规模生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目前性能较为优异的电催化剂主要集中于以Pt金属为主的贵金属及其合金系列催化剂,该催化剂的高成本严重制约了电解水制氢的大规模使用。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效率且无污染的电解水制氢催化剂迫在眉睫。理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