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构造对沉积控制作用入手,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盆地构造格局分析等理论为指导,运用构造层序与成岩层序学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将层序中体系域的沉积过程与成岩作用相结合,通过钻井与地震相结合的层序解释,以三级层序中储集体形成的背景环境和原生孔隙的化学性质—成岩环境为单元,系统分析了不同体系域中沉积和成岩的标志,探讨了沉积体系域与成岩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对砂岩储层储集性的影响。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研究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过程,最终预测优质储层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认为渤中凹陷构造发育的复杂性、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差异性导致盆地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构型,整个地区主要为箕状断陷盆地,其具有洼陷带、陡坡带、斜坡带三种构造地貌单元。在不同的构造单元沉积充填结构与沉积类型也存在差异性,陡坡带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缓坡带发育三角洲,洼陷带主要为湖相沉积。构造运动不但制约着裂陷盆地的结构形态,而且在盆地的层序地层发育、沉积充填演化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控制作用,由此导致在渤中凹陷不同的构造—地貌单元中有着不同的成岩演化与成岩特征。根据该地区盆地演化特征和构造运动特征,结合渤中凹陷地震、测井、岩芯、录井、古生物等资料,渤中凹陷古近系划分为一个一级层序,三个二级层序,在此基础上结合凹陷各种地化资料、古气候、古沉积条件、成岩作用以及成岩阶段的划分,初步建立了渤中凹陷古近系成岩层序分析综合柱状图,指出了有机碳、粘土矿物与层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湖泛面附近有机碳、伊利石含量较高,层序界面附近高岭石含量较高。根据流体化学和原始沉积水介质条件下岩石和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化特征,得出了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在渤中凹陷古近系存在着阶段性特征,并分析了凹陷陡坡带、缓坡带的成岩作用与成岩事件,陡坡带主要发育的成岩相为强压实成岩相与早期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洼陷带发育的成岩相为溶蚀成岩相和早期高岭石混合杂基支撑-溶蚀成岩相,缓坡带的主要发育的成岩相有强压实、碳酸盐胶结、方解石胶结-溶蚀成岩相等特点。结合渤中凹陷的各种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初步开展了优质储层“相控”与“层控”研究,根据海洋石油储层的评价标准,对渤中凹陷不同层段(层序)作出最终储层评价及预测,并提出了两个有利目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