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促进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它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在中国尤为严重。乙肝的主要致死原因是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慢性炎症引起的不断的肝损伤和再生是失代偿性肝硬化和HCC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病毒性肝炎中引起肝损伤的一个重要细胞因子,它主要由肝实质细胞和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产生。前人的研究证明HBV对感染的肝细胞不具有细胞毒性,然而在病理环境下,这个概念却需要被重新认识。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的表达能够使培养的肝肿瘤细胞系(HepG2和Huh7)、原代小鼠肝细胞和原代人肝细胞对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更敏感。进一步的,我们发现HBc是通过下调TNF-α诱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7(MKK7)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来发挥作用的。通过串联亲和层析和质谱鉴定,我们发现激活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是一个能够结合HBc的细胞内蛋白。通过结合RACK1,HBc干扰了MKK7和RACK1的结合,进而干扰了MKK7和上游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MKKK)的结合,从而下调了TNF-α诱导的MKK7和JNK的磷酸化。随后我们对装配缺陷的HBc突变体进行了研究,发现HBc的促凋亡作用是不依赖于衣壳结构的。综上所述,HBc通过干扰MKK7和RACK1的相互作用,使得肝细胞对TNF-α诱导的凋亡更敏感。我们的研究首次证明了在乙肝中,HBc促进了肝损伤的发生,并有可能籍此对肝硬化和HCC的发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该实验室分离克隆了一种新的class I patatin基因亚型PA22-1.该文中,将PA22-1 的-340bp启动子顺序与报告基因融合,并转入以铃薯.PCR、PT-PCR和southern结果证明上述融合物确
近几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负荷种类日趋增多。大电网中相继出现了大量非线性用电设备并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高次谐波:例如蓄电池企业会产生57、11次谐波;电弧炉企业会产生2、3、4、5次谐波。同时宁杭客运专线已在施工建设中,专线建成投运后,将成为湖州电网电压等级最高、用电负荷最大、对电网影响最为严重的谐波源。上述设备的投入使用造成电网有功、无功较大冲击,引起电压和频率的波动,这些非线性负
结合村落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把乡村生态学的研究体系划分为村落生态系统研究、村落生物环境研究和村落系统生态研究三
文章就井巷蜀道爆破饱眼利用率的掏槽爆破、装药量、炮眼深度以及爆破施工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对提高地下工程掘进效果有指导意义.
1、该文以种群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Population Ecology)为基本理论依据,着重 以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南亚热还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种群遗传与生态变化的关系;2、该研 究选择南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实现了较为长足进步,配电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升级和广泛应用便能够证明这一认知.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配电自动化设备的调试要点
转基因动物技术始于80年代初,很快便成为一种研究基因在四维时空中表达特性与功能的重要手段.转基因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因转移的技术;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日益扩大,虽然缓解了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但是,电力系统的污染现象却日趋严重,特别是干扰性负荷,如各种电力整流设备、电弧炉、电气化铁道等不断地接入电力系统,使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和影响。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迫切需要对电能质量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检测。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得到飞跃式发展,其应用已涉及到几乎所有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电能的需要已愈发强烈起来.水电厂是我国电力能源的主流来源,及时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对于保障电力供应尤其重要.本文分析
目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全球化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电力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电气工程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