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全日制用工因其某些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的典型劳动关系而成为非典型劳动关系的重要形式之一,并呈普遍化之势。作为一种特殊劳动关系形态的非全日制用工,工作时间的弹性和非全时性使其在法律适用、薪金的额度与支付方式、福利待遇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基于此,对非全日制用工进行专门法律规制已成为当代劳动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非全日制用工的扩大化和多样化是世界各国雇用体系变化的共同现象,但是,世界法制发展是多样性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文化和司法传统,各国对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规制各有不同。我国对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问题的学术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晚,无论是学说还是立法都很不成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仅有五个条文对非全日制用工进行了笼统规定。而与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相关劳动立法则比较细致周全、成熟完善。因此,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特征和类型进行解析,为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石。文章随后通过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的诞生背景、发展脉络以及对劳资关系产生的正负效应的详细分析,阐释了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的本土特点与未来发展走向。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从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险三个方面深入探讨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的制度模式、适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笔者意图通过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的研究,达到以下三个目的:其一,加强对我国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与发达国家相关立法之间“落差”的认识,增强完善我国相关劳动立法的紧迫感;其二,整理出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市场国际化背景下对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具有普适性的规律;其三,探寻我国现行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劳动立法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