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口译在其短短的数十年历史中迅速在国际上建立起举足轻重的地位。从高端的政治活动到商务谈判,口译员保证了国际会议的顺利进行。
作为一种口头交流工具,口译旨在帮助人们克服语言障碍,消除疑虑,从而在有着不同背景、语言和文化的人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因而,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外语人才最重要培养基地之一的高校将满足这一不断上升的口译需求。
然而,很多口译员,甚至是国内的优秀口译员都难免会出错。口译失误会影响口译质量,甚至会造成讲话者和听众之间的误解。尽管已有学者从不同的某一角度对口译失误做过研究,但目前还未有对口译失误分类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本文所采用的语料库主要由近十年总理记者招待会(2001-2011)、相关口译教材所举案例两部分构成,在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定性研究、个案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归纳出交替传译中口译失误的主要类型,并试图从本科生口译教学的角度来解释出现上述口译失误可能存在的原因,以期为高校口译教学和学生口译学习做点贡献。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部分一共有三章:
引言部分简单讲述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重点回顾了以下两面方面:1)口译,口译失误和交替传译的定义,中西方口译研究的发展和研究的主题;2)两个口译模型。
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语料,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交替传译中口译失误的八大类型:1)言基本功缺乏;2)原语理解不到位;3)偷工减料;4)画蛇添足;5)自由发挥;6)跨文化意识缺乏;7)政治敏感度缺乏;8)背景知识缺乏。同时,作者从现阶段国内本科口译教学角度解释了出现上述口译失误可能的原因:1)大学口译课程课时设置少;2)以语言学习为导向的口译教学;3)口译实战练习的机会少;4)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等等。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本文研究结果,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