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密切与频繁的中西文化交流,使得西文汉籍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愈加凸显。在海外汉学的研究中,西文汉籍扮演了重要角色,西文汉籍文献的整理是汉学研究最基础的工作,它为汉学研究提供最广阔的视角,最全面、最集中、最系统的资料参考依据。早期考狄所编写的“中国书目”(Biblioteca Sinica, dictionnsaire bibliographique des ouvrages relatifs al’ Empire chinois),开各类书目之先河,是“西文汉籍文献学”研究的鼻祖;袁同礼主编的“西文汉学书目"(China in Western Literature:a Continuation of Cordier’s Biblioteca Sinica),以“中国书目”为基础,进行了更加明晰、严谨、科学的文献编撰,为后来者的“西文汉籍文献学”提供了重要范式。西文汉籍文献学以其巨大的历史性的学术价值,彰显了其对于海外汉学研究的不可替代的指导性、参考性作用。创办于1890年、由法——荷汉学家联合主编的《通报》(T’oung Pao,简称T.P.),是一份专业的、国际性的汉学研究杂志。在123年的出版史中,它通过学术论文(Articles de fond)、杂识(Melanges)、杂录(Varietes)、记事(Chronique)、评论简报(Bulletin Critique)、讣告(Necrologie)、书目(Bibliographie)、新收到赠书(Livres Recus)、按语和征询(Notes and Queries)、通信(Correspondence)、通知(Annonces)、评论(Review articles)、书评(Book reviews)这些常规和经典性栏目,记录了汉学研究的历史与动态。“学术论文”栏目作为其一直保留的栏目,以其连续性和学术性,较好地反映了这份杂志以及汉学研究的发展与变迁历程。本文首先对《通报》的编辑和出版史进行了基本梳理。然后,以《通报》“学术论文”栏目为主要对象,以所有目录的翻译、整理为基础,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同时采用类型学、统计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别对各类文章进行趋势、数目及研究侧重点的分析,进而对该栏目的特色进行初探性总结。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通报》基本概况介绍,包括《通报》创办的学科背景、缘起、主编声明和创刊目的及其发行情况、历任主编概况、刊名变更、栏目简介。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对“学术论文”栏目的文献学浅析,分别从历史、地理类,宗教、哲学类,文学类,语言、文字类和艺术类等5各方面对文献进行了分段统计、趋势分析以及类型学浅析。第四章是对《通报》“学术论文”栏目的文献学、目录学特征的总结和分析。本文在国际上首次对《通报》的栏目翻译、整理和文献学分析,具有开创性意义。并且这不论是对学术资料的索引还是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研究,甚至对汉学学术史的梳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