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著名文学家,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努力探索文学表现现实世界的方式,发展并完善了结构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成为结构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绿房子》正因为娴熟地运用了此种创作方法,获得了世界文坛的高度评价。
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章中,笔者以《绿房子》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讨论了略萨在《绿房子》中使用的叙述视角的丰富多样,叙述时空的自由切换,人物称谓的变换,以及对电影、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类别表现手法的借鉴,还有对叙事节奏与双关的巧妙运用等艺术手法。第二章就略萨在《绿房子》中使用的诸多非现实主义手法进行更深一步的剖析,通过对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提出略萨在他的结构现实主义中使用的非现实主义手法与风格并不会影响到文本的“真实性”,它反而能更好地揭示现实世界中真实与谎言并存的事实,并把它反映到小说中去。虚构作品非但不是谎言,反而是更能保存真实、保存真情的可靠方式。第三章是从拉丁美洲的现实、略萨的个人喜好与经历以及众作家对略萨文学创作的影响几个角度分析了结构现实主义产生与获得发展的原因。
略萨在《绿房子》中丰富了结构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完善了其表现手段,通过文学的虚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虚构艺术并非等于无用的谎言,虚构文学作品更是对人类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