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中的真实——巴尔加斯·略萨结构现实主义初探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g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著名文学家,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努力探索文学表现现实世界的方式,发展并完善了结构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成为结构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绿房子》正因为娴熟地运用了此种创作方法,获得了世界文坛的高度评价。   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章中,笔者以《绿房子》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讨论了略萨在《绿房子》中使用的叙述视角的丰富多样,叙述时空的自由切换,人物称谓的变换,以及对电影、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类别表现手法的借鉴,还有对叙事节奏与双关的巧妙运用等艺术手法。第二章就略萨在《绿房子》中使用的诸多非现实主义手法进行更深一步的剖析,通过对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提出略萨在他的结构现实主义中使用的非现实主义手法与风格并不会影响到文本的“真实性”,它反而能更好地揭示现实世界中真实与谎言并存的事实,并把它反映到小说中去。虚构作品非但不是谎言,反而是更能保存真实、保存真情的可靠方式。第三章是从拉丁美洲的现实、略萨的个人喜好与经历以及众作家对略萨文学创作的影响几个角度分析了结构现实主义产生与获得发展的原因。   略萨在《绿房子》中丰富了结构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完善了其表现手段,通过文学的虚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虚构艺术并非等于无用的谎言,虚构文学作品更是对人类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的。
其他文献
创作于清朝乾隆时期的《绿野仙踪》,是一部特色非常鲜明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李百川以士子冷于冰修道成仙的经历为线索,叙述了封建社会末期风俗人情变迁和官场秩序重建的过程
当代作家李冯的小说以想象力充沛和叙事多样化而引人注目。通观学界对李冯小说的评价,大多关注其艺术技巧和题材选择,对其小说中塑造的文学形象进行解读的文章也为数不少。但对
安妮宝贝小说题材只关注都市边缘人,尤其是站在女性作家的视角上,刻画都市各种各样边缘女性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她们独特的婚恋观和价值观,被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并采用了散文化
瞿秋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重点分析瞿秋白马克思主义观及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的生成,辨析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栽培和保护,幼儿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备受关注的问题。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中小学的教育得到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创新,同样作为教育中的最新力量,幼儿教育也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