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随着教育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单一的教学方式既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亦不能满足学生步入社会的能力需求,教育的目标也由专业型人才开始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而STEAM教育作为一种对知识进行跨学科的整合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倡导“从做中学”的学习理念,并依托项目与问题、工具与资源,组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下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技术教育,也是目前国外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上开展最为关注的教育模式。STEAM素养作为STEAM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解决STEAM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行动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STEAM素养,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与真实世界之间联系的理解,同时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与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体现STEAM教育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地完成探究与制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理清了STEAM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随后根据对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总结与归纳了STEAM教育概念、STEAM教育素养以及STEAM教育的特点。由于STEAM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新型教育形式,在分科教学体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STEAM教育形式是否具备可行性尚待考证。因此本文首先从地理学科的特性、现行的课程标准、高中地理学习内容、教师可调动的资源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与访谈调查的探究,探究STEAM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理论与资源上的可行性;然后在总结国内优秀的案例设计框架的基础上,依据框架进行了案例设计;最后选取两个平行班级,通过对照实验探究STEAM教学方式是否具备在高中开展的意义。研究结果显示,STEAM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且融入STEAM教育方式后的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STEAM思维能力、STEAM行动能力以及STEAM表达能力。本文数据表明,融入STEAM教育方式后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