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除磷系统稳定运行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y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生物除磷代谢机理模式可知,厌氧/好氧或厌氧/缺氧环境的交替变化都可以诱导磷的超量吸收,前者以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后者以NO3--N作为电子受体。由于NO3--N电子受体传递链短、氧化还原电位低,产生ATP只有氧电子受体的2/3。因此,从生物除磷的角度分析,缺氧吸磷不如好氧吸磷。但由于缺氧吸磷过程将反硝化和磷吸收融为一体,从能耗角度认为缺氧吸磷是一种节约能源的新陈代谢模式,且已有大量资料表明,在达到相同的营养盐去除效果时,缺氧吸磷与好氧吸磷相比可以减少75%的氧耗量,同时能削减50%以上富磷污泥排放量。但迄今为止,对反硝化除磷系统污泥的活性以及反硝化除磷系统的稳定运行性能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试验结果:1)厌氧/缺氧(A/A)试验装置在不需要好氧的情况下能长期、稳定运行;2)伴随着运行过程的进行,单纯的A/A系统生物量将逐渐减少,除磷能力逐渐消失。为此,本文拟定对影响反硝化除磷系统除磷能力和稳定运行性能的主要因素做进一步探讨,通过反硝化除磷系统单因素影响试验(主要从NO3--N浓度,厌氧、缺氧、后好氧时间,污泥龄,碳源基质COD浓度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和反硝化除磷系统的优化试验(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增加后好氧段是保证反硝化除磷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在本试验条件下0.5h的后好氧时间即可保证A/AO-SBR系统的稳定运行又可以获得良好的反硝化除磷效果。 ②在厌氧/缺氧反硝化除磷系统和厌氧/缺氧/后好氧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启动初期均可观察到较为明显的反硝化除磷现象,但在厌氧/缺氧过程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其除磷效果逐渐变差,污泥产率也将下降甚至呈负增长状态,最终生物除磷能力丧失。在厌氧—缺氧—好氧过程中,创造适宜条件,系统的缺氧段有良好的聚磷效果,并且该系统在此条件下能长期稳定的运行。 ③当厌氧时间为2h,缺氧时间为3.5h时,缺氧段初期投加NO3--N浓度为30mg/L时,能够获得良好的除磷效果。并且缺氧段末期脱氮率达到98%。 ④污泥龄是影响A/AO-SBR反硝化除磷系统正常运行的又一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得出,在A/AO-SBR系统中,当按照厌氧时间为2h,缺氧时间为3.5h,好氧时间为0.5h,沉淀时间为2h的运行工况运行时,污泥龄为25d时,能获得较好的除磷效果。 ⑤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当保证在进水COD浓度为250mg/L,PO43--P浓度为4.3~5.8mg/L,NH3-N浓度为20~25mg/L时A/AO-SBR系统能长期稳定运行,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中国人
演员的最终任务是要创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即活生生的人。作为一名演员要想真正创作出好的人物形象,概括来讲无外乎两个方面:其一充分的理解人物;其二是更好的体现人物。理解
目前生态浮床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水质修复技术。文章对生态浮床的生态功能、分类、应用等做出介绍,重点描述了浮床的结构和设计,并对生态浮床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认知需求,针对性地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9月医院收治的7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名主要陪护家属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家属
葡萄膜炎是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的临床常见的重要致盲性眼病之一,病势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治疗棘手。本文概述了中、西医对葡萄膜炎的病因病理、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临床与
性别差异是一个客观的自然事实,性别平等则是当今人类社会法律制度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只有对性别差异进行保护,才能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在人类历史上的古代时期,性别差
行列式在线性代数中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几种计算行列式的方法.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人均GDP和产业结构角度对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做了静态和动态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且运用区
先天缺牙的分类,根据病变是否累及全身其他器官和系统,可分为单纯型缺牙和综合征型缺牙;根据牙齿缺失数目(除外第三磨牙)的多少,可将其分为三类:1)缺牙数目小于6颗,称为先天
利用离子色谱技术对北京PM10和PM2.5中的水溶性阴离子(F-,Cl-,NO3-和SO42-)进行了分析测定,并讨论了它们的分布、浓度变化和来源。F-,Cl-,NO3-和SO42-离子的总质量分别占PM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