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菌毒素诱导拟南芥幼苗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出棉花黄萎病菌毒素(VD-toxin)诱导C型拟南芥幼苗差异表达基因(DD1-DD4),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着重研究了差异表达基因DD1和DD2在C型拟南芥(对Verticilliumdahliae敏感)和C24型拟南芥(对Verticilliumdahliae耐性)幼苗与VD-toxin互作反应的早期的不同变化,以期揭示拟南芥抗VD-toxin作用的分子机制。 主要结果如下:通过mRNA差异显示方法分析了拟南芥幼苗在附含150μg/mLVD-toxin的MS培养基上诱导前后基因表达的差异。通过鉴定,从35条差异片断中最终得到了4条阳性片断DD1、DD2、DD3、DD4。其中DD1、DD3、DD4在受到VD-toxin诱导后与对照相比表达增强,而DD2在受到VD-toxin诱导后表达下降。经序列比对分析表明,DD1与拟南芥可能的组蛋白H2B基因AT3G09480具有99%的相似性,推测其在毒素处理后的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可能影响植物的细胞分裂活性和生长,并在转录水平激发植物的防御反应;此外,该基因产物可能在防御反应中也具有类似在动物中的抵抗毒素的作用;DD2全长属于pumilioMPT5基因家族,此家族的蛋白产物是多拷贝的翻译的抑制物。在VD-toxin诱导的0-48h期间,DD2在C型与C24型拟南芥幼苗中的表达呈现完全不同的变化趋势,推测DD2可能受到VD-toxin信号的调节,其产物对mRNA活性、定位及稳定性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并对翻译过程的负调控作用将最终影响细胞分裂;DD3是拟南芥线粒体基因组的一片断,推测DD3的表达变化与活性氧和NO信号分子所参与调控的植物体内的防御反应有密切关系;DD4与拟南芥的BACT5I8的部分序列具有98%的相似性,基因分子量较大,目前功能又未知,因此进一步研究较困难。以上各基因的全序列虽然已知,但有关其确切功能的研究尚未有报道,从本实验初步得到的结果分析,它们可能在拟南芥对VD-toxin的防御反应中的不同方面于转录水平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网络管理概念和SNMP协议的基础上,介绍了现代网络系统对网络管理软件的功能需求,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JT2400系统的特点,制订了JT2400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很多学生学习高中语文最大的障碍就在于不会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关键原因就在于学生写作渠道太窄,写作素材太匮乏,对生活的观察领悟还不够.要引导学生学会写文章,就要先引导
爱国主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核心,也是永恒的教育主题.我们必须要将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到各科的知识学习中去,培养出具有责任担当、爱国情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语文在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绘本阅读指的就是阅读带有手绘图画的故事读本,由于绘本具有丰富的内容、生动
视频序列增强就是对于细节信息较少,画面粗糙的视频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较多像素数目,画面显示精细的视频序列。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将视频序列增强算法的研究应用在军事、医学
该文对直接扩频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信号接收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建立了码分多址无线多址通信中同步和异步两种信号模型,并结合这两种模型,总结了现有的已成熟的各种信号检测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如何更好地开展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关注与重视的重要课
该文分析了对于从视觉上来说由结构特性所刻划的模式建立柔性统计模型的可能性,给出了柔性统计模型的基本形式,并提出了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建立柔性统计模型的理论框架以及
对数字系统进行测试的基本做法是:从输入端加若干激励信号,观察由此产生的输出响应,并与预期的正确结果进行比较, 一致则表示系统正常,不一致则表示系统有故障,这里的关键是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语文课堂人文教育缺失,学生无法得到相应的审美教育,造成了学生审美能力差,语文素养不高,所以在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