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植栽培春小麦分蘖特性及产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春小麦稀植栽培可行性及稀植栽培春小麦品种田间条件下群体特征及分蘖特性变化规律,本试验选用11个黑龙江省生产实践中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系),设置3个试验处理:常规处理(A1),基本苗600 x 10~4/hm~2;稀植处理(A2、A3),基本苗450×10~4/hm~2、300×10~4/hm~2,并进行苗期镇压,施三叶肥、穗肥等稀植管理,通过对品种分蘖发生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分蘖形态指标和主茎与分蘖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稀植栽培改善了春小麦群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网厂分开模式的建立,电厂经济将独立核算,如何不断降低发电成本,提高效益成为发电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电厂的日常费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原材料(含燃料等)支出、劳动力支出和运行维修费用。燃料支出主要取决于市场因素,所以,削减运行维护费用成为众多发电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首选目标,也就是对设备的可靠性、对检修成本效益比的要求提高,因此监测设备状态,在设备发生实质性故
学位
本文应用国际大型王程项目管理软件P3对平凉电厂在建王程项目实行全过程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动态管理,因此解决了大型火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环节多,施工强度高,施工组织和管理的王作量大且复杂的问题,使得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实现了预期目标。 本文作者应用广义网络计划技术和关键线路法对锅炉安装项目进行作业划分和建立结构模型,并通过P3软件在平凉电厂在建工程中的应用,实现了安装工程计划的动态管理,并通过
学位
电力谐波是威胁电力系统和其它用电负荷安全运行的“电力公害”。本文结合攀钢供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实际,分析了产生谐波的主要设备及产生原因。分析了电力谐波对供配电系统和用电设备的危害。 通过对国内外谐波抑制的主要技术综述和对谐波抑制技术的分析比较,探索适用于攀钢供配电系统的谐波抑制技术,为攀钢今后设备选型、设备改造及供配电系统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提出采用有源补偿与无源补偿相结合的电力谐波综
学位
本文在应用靖远电厂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对该厂的200MW机组运行状况和可靠性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发电设备和系统的薄弱环节、关键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使设备的故障率减少,使电厂的安全性得以提高。这是一种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控制,即对设备全寿命周期中各项可靠性工程技术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以实现确定的可靠性目标,使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综合
学位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多样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控制装置也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相对应的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方法却发展很慢。目前,开发不同功能的控制装置时,软件的设计仍然得从新了开始,这样就势必使得软件的开发速度慢,编程工作量大,而且部分的设计存在很大的重复性,代码的重用率低。通过用“模块化的方法”对各种电力电子控制装置分析后,发现虽然它们实现的功能不同,但都采用了许多共同的模块。因此,本论文提出了建
学位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北方,气温偏低。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较敏感,温度是影响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冷害可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黑龙江省水稻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繁,造成水稻减产。因此,研究水稻障碍型冷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研究是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4~12d的不同温度处理,温度分别是13℃、17℃、21℃和25℃,供试品种(系)为Cr-23和哈92-53,在抽穗后
学位
本研究以引进的9个自交系和10个南斯拉夫玉米杂交种为基础材料,通过对引进杂交种的试验鉴定及南斯拉夫自交系、10个杂交种后代选系、14个(478×外引系)和8个(ZP108×国内系)后代选系与国内属于不同优势类群骨干自交系杂交组配的四组共211个测交组合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研究引进南斯拉夫玉米种质资源材料的种质特点,并探讨南斯拉夫玉米种质资源材料的直接和间接利用价值。 试验结果表明:
学位
为了探讨大豆施用钾硫营养的可行性及钾硫不同配比方式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两种试验方法,在施用氮、磷营养的基础上,盆栽试验设置单施钾(K)、单施硫(S)、钾硫配施(KS)及对照(CK)4个处理;田间试验设置K_0S_0(对照)及K_0S_(40)、K_(60)S_0、K_(30)S_(40)、K_(60)S_(20)、K_(60)S_(40)、K_(60)S_(60)、
学位
本试验针对黑龙江省东部淀粉加工企业常用的4个高淀粉中早熟玉米品种,分析4种不同密度下授粉后第18—63天时淀粉含量和百粒重的积累动态,结合产量挖掘玉米淀粉含量的最大潜力,为种植户提高和稳定玉米淀粉的含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中早熟玉米授粉后第18—63天,淀粉含量和百粒重在各阶段的品种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密度间的差异几乎都不显著。在第18—63天的灌浆过程中淀粉的积累呈上...
学位
通过对高油玉米与其它三个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包括高淀粉、优质蛋白及紧凑型普通高产玉米)的研究发现,高油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形成过程中,籽粒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及积累特点同其它三个类型玉米杂交种略有不同,所有类型玉米籽粒的干物质以及淀粉、粗蛋白和脂肪的积累均符合“S”形曲线;高油及优质蛋白玉米籽粒脱水速率较慢;在授粉20天至50天内淀粉积累较快,30至50天内蛋白质、脂肪积累较快;在籽粒生长过程中,淀粉含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