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内障的发生除了生理性老化之外,也与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地理因素、饮食习惯、经济文化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均证实紫外线的暴露与白内障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UV)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为100-400nm辐射的总称。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含量除了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外,与云层厚度、海拔高度、纬度、太阳高度角、空气污染程度、臭氧含量以及接收物体的表面反射水平有关。紫外线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UVA和UVB的综合作用。
由于臭氧层的存在,在穿越大气层时大部分短波紫外线被臭氧层过滤,而有益部分到达地面,从而起到保护地球上生物的作用。随着全球工业污染的加重,科学家在许多地方发现了臭氧空洞,目前臭氧层破坏业已累及我国全域,北纬35度以上区域臭氧含量已减少3~5%。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平流层臭氧每减少1%,地面受到的太阳紫外辐射将增加2%。
眼睛被眼科医生称做是紫外线的“靶器官”,说明紫外线是伤害眼睛的危险敌人。本研究以人一生眼睛对各方位的概率基本均等为研究的出发点,研制了旋转式眼部紫外线暴露模型,并在沙滩与柏油马路两种介质背景下为模型眼附加眼睑,使模型眼从实际上更接近于人眼的对光反应,据此可以发现附加眼睑的模型眼对光的调节能够抵消无附加眼睑的模型眼进光量的百分比,提示光照充足地区人群对紫外线的防护意识以及人们通过简便有效的眯眼来保护眼睛,这将有助于降低我国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率和致盲率,并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公益价值!
方法:
对符合实验条件的大学生志愿者的面部的正面和侧面同时拍照,同时记录拍照时的光照度和紫外线强度,相片用Image-Pro Plus5.0图像分析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分析。在晴天沙滩和阴天柏油路面,对有无附加眼睑的紫外线暴露模型进行监测,所得数据用AvaSoft7.4 for USB2软件、OriginPro8软件等进行处理,对不同天气情况不同反射背景下人群的紫外线暴露进行危险性评价。
结果:
对12名志愿者9组不同时间点共108个数据进行整理,眼裂高度为1.26±0.15cm,眼睑遮挡百分比为20.99±6.78%。日间环境UVB和UVA的强度分布为中午12点(真太阳时)左右为峰值的钟形曲线,早晚值较低,中午值较高。在晴天沙滩上,模型眼的紫外线日间分布规律为一双峰曲线,即上下午分别出现高值而在中午时段相对形成一个低值,眼裂高度为0.8cm的模型眼UVB抵消61.61%同时刻无附加眼睑模型的UVB,眼裂高度为0.8cm的模型眼UVA抵消64.38%同时刻无附加眼睑模型的UVA;在阴天柏油路面,模型眼的紫外线日间分布均无规律,曲线杂乱呈锯齿状,有无附加眼睑模型的紫外线值相差不大。在晴天沙滩上,无附加眼睑模型紫外线致眼损伤有效光谱强度随太阳高度角变化曲线呈现较好的双峰规律,附加眼睑模型紫外线致眼损伤有效光谱强度随太阳高度角变化曲线呈现较平缓的直线趋势;在阴天柏油路面上,有无附加眼睑模型紫外线致眼损伤有效光谱强度随太阳高度角变化曲线呈锯齿状无规律。在本次监测结果中,晴天沙滩暴露模型的眼暴露比率要比阴天柏油路面的眼暴露比高,附加眼睑模型的暴露比比无附加眼睑模型的暴露比低。
结论:
在晴天时,眼睑的遮挡能够有效减少眼紫外线的暴露量,而阴天时,有无眼睑眼紫外线的暴露量差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