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我国也因此逐渐走向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舞台。在这种情况下,比较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提升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的水平,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马克思的“资本输出”和“世界市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列宁的对外直接投资思想体现在他的垄断过剩资本理论当中;毛泽东的对外经济思想中提出了经济交往的必要性,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影响,他没有明确提出对外直接投资;邓小平指出中国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应积极对外投资建厂,逐步发展和壮大中国的跨国企业,首次明确提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江泽民把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提了出来;胡锦涛强调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从总体上说,马克思主义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为萌芽阶段、形成时期、渐进发展时期、迅速发展时期及成熟时期五个阶段,它具有批判性、继承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初始于改革开放初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动因有追求利润最大化、占领与扩大国际市场、提高生产效率等,外在动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内部化结果、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与企业个体增强的优化结果及企业自身成长规律与国家宏观政策合力作用的产物等。从总体上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为初级发展阶段、积极推进阶段和加速发展阶段,具有投资规模由小到大,增长速度由缓慢转入快速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与监管体制不畅、海外投资的宏观管理薄弱等。马克思主义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要形成中国特色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体系,推进中国的对外投资实践,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