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功率器件击穿机理与耐压新结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emac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化镓作为第三代半导体具有非常优秀的材料特性,特别是在电力电子领域,氮化镓功率器件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针对目前氮化镓功率器件耐压能力与理论极限相差较远以及已有技术存在缺陷与不足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主要包括氮化镓功率器件击穿机制的理论分析与耐压新结构的探索与创新。首先,总结了现有的提高GaN HFET器件耐压能力的技术手段,例如场板、衬底去除、离子注入等,并对其耐压机理与不足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对GaN HFET器件几种普遍的击穿机制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与分析,包括缓冲层泄漏电流、栅极泄漏电流以及强电场引起的雪崩击穿,给出了一些改善的方法。然后,以击穿机制与已有技术的耐压机理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具有背部复合介质层的GaN BCD-HFET新结构。背部复合介质层由高K介质材料和低K介质材料共同构成,且位于器件缓冲层背部。由于背部复合介质层能够在GaN HFET器件沟道内引入额外的电场尖峰,使器件沟道内电场分布的均匀性大大提升,击穿电压也随之增加。此外,BCD-HFET结构还有衬底去除工艺相兼容,能够改善衬底材料对器件耐压能力的限制作用。仿真显示,相比常规的衬底去除器件354V的击穿电压,新结构的击穿电压为658V,相比前者提高了86%。此外,仿真结果还证明采用具有良好热导率的背部复合介质层材料能够有效的提高器件的直流输出特性。最后,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高耐压具有负离子注入钝化层的GaN CPL-HFET结构。在器件栅极与漏极的钝化层内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形成负离子注入区域,由于该区域对沟道内二维电子气的耗尽作用,关态下漏极承受较高偏压时,沟道内的耗尽区会得到扩展,电场分布得到调制,栅极边缘电场峰值减低的同时负离子注入区下方的沟道电场提高,平均电场强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器件击穿电压增加。仿真显示,对比常规结构496V和场板结构665V的击穿电压,优化后的CPL-HFET器件击穿电压达到了1125V,分别提高了127%和70%。此外,器件频率和导通电阻方面仍保持着良好的特性。
其他文献
文章以“三旧”改造项目香景雅园工程为例,就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着重从旋挖桩施工、搅拌桩施工、冠梁和水平支撑梁施工、土方开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
认知无线电技术为解决频谱资源的紧张状况提供了方法,它的核心内容是频谱感知技术,通过感知周围频段内频谱使用情况,找出频域空洞,为需要通信的用户进行合理的频段分配。实时
目前,Si集成电路已经逐渐接近其物理极限,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GaAs因带隙较大、电子迁移率高和低功耗等特点,在高k栅介质MOSFET器件方面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然而G
数字革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不断推动着电子系统朝着数字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模数转换器(ADC),作为沟通虚拟的数字世界和现实的模拟世界的重要通道,将在信息化社会和智能
半个多世纪以来,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问题始终受到了学术界和工程界广泛的关注。1994年,Mahler首次提出随机集理论,并指出其可以应用于多目标跟踪领域,在近二十多年里,随机集
为了缩小幼儿园之间的差距并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我市幼儿园开展幼儿园的帮扶活动。在帮扶的过程中坚持实施契合幼儿园需要的切实帮助,从管理方面、师资力量方面、教学援助、
<正>山丹县充分发挥创业氛围浓厚的比较优势,把创新创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创新投融资保障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激发全
为了满足自动测试系统中对不同时钟信号的需求,本课题对低噪声频率源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种低相位噪声时钟信号的产生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多路输出的低噪
<正>我是一名儿童剧演员,几十年来演过的角色有一百多个,其中第一次主演苏联儿童剧《表》给我留下十分美好而又难忘的印象。我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祖籍是山东蓬莱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