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全球已经历了第五次并购浪潮,并购是否为企业创造价值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Stein指出在投资者保护较弱的环境下,终极控制人可能掏空上市公司,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弱有效性阶段,终极控制人性质对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具有重大影响,研究终极控制人性质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们从并购动机、支付方式、行业类型等角度对并购绩效的研究众多,从终极控制人性质视角出发对并购绩效的研究较为鲜见,且按照中国证券市场规定上市公司需进行信息披露,追溯中国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具有可行性。论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终极控制人性质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为沪深市场的上市公司开展并购活动提供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并购活动的相关制度提供参考;帮助投资者正确解读上市公司并购政策。论文在回顾与并购绩效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解析与并购绩效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制度背景特点,提出论文假设,以沪深市场2007-2009年发生并购行为的公司为样本,构建多元线性回归绩效评价模型。论文首先利用事件研究法得出的累积超常收益率研究终极控制人性质、控制方式与短期并购绩效关系,接着依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财务指标法计算的公司综合绩效得分研究终极控制人性质与长期并购绩效的关系。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终极控制人性质为政府的公司的并购绩效优于终极控制人性质为自然人的公司。(2)并购公司的股价在并购活动宣告日前后会先降后升,说明并购活动为公司创造价值。(3)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的持股比例低于50%时,终极控制人占公司现金流权的比例与短期并购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当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的持股比例大于或等于50%时,终极控制人占公司现金流权的比例与短期并购绩效呈正相关关系。(4)终极控制人的追溯层级、现金流权和控制权两权分离度与长期并购绩效负相关,且L终极控制人性质为自然人的负效应大于终极控制人性质为政府的负效应。(5)终极控制人性质为政府的公司的长期并购绩效取决于利益输送动机带米的正效应和政府干预带来的负效应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