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奥陶系的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中奥陶系的油气藏是两套烃源岩多期生排烃、多期运移、多期成藏的结果。本文运用多种地球化学测试技术,通过剖析下古生界两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筛选出了进行油源对比的有效参数,探讨了塔中奥陶系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来源及其分布规律;结合塔中古隆起的动态演化过程,运用含氮化合物等参数示踪了原油的运移方向,总结了油气的成藏特征。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 (1)寒武系烃源岩中重排甾烷的含量较低,甾烷中C28相对含量大于25%;伽马蜡烷的含量较高,其峰高均与C31藿烷相近,G/C30H介于0.15~0.35,G/C31H22S介于0.59~1.47;三芳甾烷中,(C2620R+C2720S)与C2820S的比值大于1.0;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特征与此相反。 (2)在古隆1井奥陶系海相地层中检测出了高丰度的胡萝卜烷,并且有机质遭受了较强的生物降解作用,表明胡萝卜烷不仅是陆相强还原沉积环境的的标志,在海相强还原沉积环境中同样存在,并具有较强的抗生物降解能力。 (3)轻烃分析表明塔中奥陶系原油的主体成分形成于生油窗阶段。原油可分为三个族群,第一个族群包括TZ122、TZ168、FZ44、TZ52、TZ58、TZ62、TZ71、TZ73以及中1井、中4井的原油,来源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第二个族群包括TZ162、TZ26以及TZ74井的原油,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其余为第三个族群,具有混合来源的特征。 (4)寒武系烃源岩和塔东2、塔深1井寒武系原油中饱和烃的碳同位素均重于-30‰,芳烃的碳同位素重于-28‰;塔中奥陶系原油中饱和烃的碳同位素均轻于-31.2‰,芳烃的碳同位素比值均轻于-30.4%。认为寒武系烃源岩和塔东2、塔深1井原油均经历了高温热蚀变作用,因此碳同位素偏重。 (5)塔中奥陶系不同区域聚集了来自不同热演化阶段的中-上奥陶统和寒武系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原油裂解气的贡献不显著。在Ⅰ号带东段,油藏在晚期因普遍充注了大量干气而发生了气侵作用。 (6)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在平面上,塔中北斜坡至少存在两个方向的油气运移,一为从塔中西北部向东南部的较高部位运移充注,二为从塔中西北部向中1井区附近的较高部位运移。塔中南斜坡塔中52井、中4井的油气来自南侧的塘古巴斯凹陷,并经历了相对较短的运移距离。 (7)寒武系和奥陶系的两套烃源岩多期生排烃、多期运聚成藏,是形成奥陶系油气藏的物质基础;断裂和不整合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沉积相及其岩溶作用是塔中奥陶系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矿井综合机械化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煤矿勘探的要求日益精细化。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以其独具的信息量大、分辨率高、控制网度密等优点,成为探测小断层及陷落柱等地质体一
由于油页岩中富含有机质,因此它比其它含较少甚至不含有机质的沉积岩在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中存在较大的差别。由此结合松辽盆地北部朝长地区油页岩的成分特点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入,对于人才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也更加全面.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2014年,纸媒在坚守,同时又在四处出击,寻找转型路径。然而,现实的转型之路仍然非常复杂和艰巨。是放弃自身平台彻底转向新媒体,还是依靠纸媒做出自己的特色,形成独特话语权?
牛庄洼陷长期以来主要以沙三中岩性油气藏为勘探目标,勘探层系比较单一。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层系逐渐向深部转移,在部分井沙四上钻遇油层,为该区勘探寻找到了新的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14年7月27日,《2014中国面膜行业发展分析报告》发布。面膜已成为我国日化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2013年在化妆品市场居第3位,占市场销售总额的16.3%,2015年预计达300亿规
论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及测试和分析化验资料,以数学地质和地质统计学为方法,开展了层
新的历史起点下,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要适应国企转型发展要求,要紧跟时代发展.做好二者的融合工作,坚持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齐手共抓,能够营造和谐稳
扶新隆起北坡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北部,为一巨型向西倾没的鼻状构造。发育一套以粉、细砂岩为主的低渗、特低渗储层。针对低渗透岩性油藏储层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