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镍锂电正极材料的可控合成、结构演化及改性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4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和对碳达峰目标的积极推进,锂离子电池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成本。在众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体系中,超高镍多元正极材料成为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首要选择。而且随着锂离子电池对成本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日趋严苛,低钴乃至无钴化的趋势受到了动力电池行业的青睐。但是,随着正极材料中镍含量的增加和Co含量的降低,材料的循环衰减加速、安全性能恶化,阻碍了该类材料的商业化应用。基于此,本文选择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i%≥90%)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超高镍无钴材料合成过程的微观形貌结构演变规律,系统研究了异价元素掺杂、氧化物包覆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比较研究了微观形貌(单晶、多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从研究结构演化的角度出发。以超高镍无钴三元正极材料(Li Ni0.94Mn0.04Al0.02O2)为对象,研究烧结过程中结构转变、价态变化和杂质相的实时演变规律,进而阐明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高温固相合成机理。结果表明,无钴前驱体混锂烧结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低温下的嵌锂阶段(<500 oC)、嵌锂及阳离子有序化阶段(500-800oC)、结构分解阶段(>800 oC)。该工作表明在整个烧结过程中,金属阳离子的有序度、Ni3+离子的占比以及岩盐相的形成随着温度的改变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并在800 oC时趋于最佳结构状态,对应的材料电化学性能亦相对更为优异。在更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还探究了Co含量对材料结构演化所造成的影响,如Co对层状结构形成温度和分解温度的影响,对结构混排的抑制作用均有被系统地研究。该部分工作为深入理解正极材料合成过程中结构的演化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2)从晶体的掺杂修饰入手。研究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 Ni0.90Co0.06Mn0.04O2)中Li/Ni混排与结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o掺杂样品具有最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因电荷补偿效应,高价态元素掺杂后会引起Li/Ni混排程度的升高;结合电化学性能及原位XRD的测试分析,认为Li/Ni混排后所形成的Ni-O-Ni结构对稳定正极材料结构具有积极作用。(3)从界面修饰入手,将含有B、Al、Mg、Sr、Cs、Co的氧化物包覆在水洗后的正极材料(Li Ni0.90Co0.06Mn0.04O2)表面,研究金属氧化物包覆对水洗后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氧化物包覆改性的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样品,在25℃、0.1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达220.5 m Ah/g,1 C循环5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5.3%;45℃、0.5 C倍率下循环5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4.2%。分析认为硼元素可在材料表面生成有利于锂离子快速传输的锂硼氧化合物包覆层。(4)从产业化应用的角度出发,以超高镍材料(Li Ni0.93Co0.04Mn0.03O2)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比多晶和单晶微观形貌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晶材料一次颗粒尺寸小,锂离子的传输路径相对较短,相同测试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放电容量、更优的倍率及低温性能;相同电压条件下,超高镍多晶的放电容量高出超高镍单晶近6 m Ah/g。且随着充放电倍率的增大,超高镍多晶在10 C倍率下仍能保持近59.3%的容量保持率,而超高镍单晶则仅为39.4%。单晶材料的一次颗粒尺寸较大,机械强度更好,有利于抑制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对材料物理结构的破环,减缓材料的物理及化学衰减,在高温、高电压下展现出更高的循环保持率、更少的存储产气及更优的热稳定性能。2.8-4.2 V软包全电池45℃高温下,超高镍多晶在容量保持率为80%的截止条件下仅能循环652周,而超高镍单晶则可循环1186周。该工作为更深入的理解超高镍低估/无钴正极材料结构的演化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探究的晶体结构、界面修饰方法及微观形貌,亦为超高镍正极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图62幅,表18个,参考文献203篇
其他文献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传染性很强且致死率高达100%的猪病毒性疾病,流行这百余年来,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ASF的病原体,P72是ASFV的关键致病因子,并且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关键抗原。P72蛋白表面四个突出的Loop结构推测含有关键的保护性抗原表位,制备其Loop结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 Abs)对于ASFV的诊断和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病毒蛋白的纳米颗粒具
学位
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30多年来,我国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发展。但迄今为止,村民自治中“四个民主”的发展并不均衡,民主监督相对滞后和薄弱。如何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监督,规范村级公共权力运行,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成为多地关注和探索的焦点。浙江省安吉县高禹村的民主监督理事会便是创新实践之一。高禹村民主监督理事会的产生源于现行村务监督机制中监委主任兼任、成员数量不足和监督内容不全的制度
学位
人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渡依赖和大量消耗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发展清洁的能源、减少传统化石燃料消耗、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势在必行。其中,以水和氢气为媒介的新型能源电催化转化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其中涉及到的电化学反应(析氢反应HER、析氧反应OER、氧还原反应ORR)的核心问题,即高效稳定催化剂的设计开发,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采用理论计算
学位
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鲁中南的汶、泗河流域,并散见于山东其他地区,这一阶段是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建立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系统的植物考古浮选法,在山东定陶何楼遗址采集、分析了31份浮选样品,共获得1073粒(颗)炭化植物种子,包括黍、粟、大豆、小麦四种炭化农作物,其他可鉴定的非农作物炭化植物遗存还包括狗尾草,豆科的胡枝子、草木樨、藜、桑树子、芡实等。北辛晚期至大汶口
期刊
<正>爆发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昭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宣告新时代的来临。站在百年后的今日,作为教师在教授此课时,到底要给高中学生传递什么?是革命的伟大,是对革命者的惋惜,还是对革命过后社会现实的批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期刊
传统课堂教学更加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单方面传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手持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具有实验仪器灵敏、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数据精确等优点,能够将化学反应中难以理解的微观实质可视化、数据化、曲线化,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四重表征思维。以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一课为例,结合手持技术实验开展基于化学四重表征的课堂教学研究,着力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期刊
报纸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发展在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方式粗放、劳动生产率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其空间位置是创新活动空间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对建筑业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信息、位置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深圳建筑业企业创新空间格局,探究其空间分布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建筑业创新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检测方法,根据ASFV保守区域设计引物探针,在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ASFV的微滴数字PCR方法,对其特异性及线性关系进行评估,以阴性样品和低拷贝样品分别测定该方法的空白检测限(LOB)和最低检测限(LOD)。结果显示:该方法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与其他6种猪常见病毒及5种动物组织无交叉反应,LOB为
期刊
注重红色文化教育,发掘红色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在理解、认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应当是我们日常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宣传党的光辉形象、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拓展文化文化的育人路径;通过引导学生讲好红色故事、发挥红色教育阵地的作用、充分尊重和保护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教育落地见效。
期刊